吳笛那番關於新世界的宣言,如同在乾涸的心田降下甘霖,又如同一道強烈的光芒,照進了與會者們被仇恨和絕望籠罩已久的心靈。平台上,群情激昂,許多人熱淚盈眶,揮舞著拳頭,恨不得立刻就去實現那夢寐以求的景象。
然而,就在這股熱血即將達到頂峰時,吳笛的聲音再次響起,沉穩而冷靜,如同給沸騰的熔爐注入了一道定型的模芯:
“諸位兄弟的赤誠與熱血,我感受到了!”他雙手虛按,讓激動的聲浪稍稍平息,“大家能來到這裡,都是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真英雄!但是——”
他話鋒一轉,目光變得深邃而凝重:“我要說,僅僅不怕死,是遠遠不夠的!”
眾人一愣,不解地望向高台。
“遙想當年,钜鹿張角,振臂一呼,黃巾百萬,席卷八州!那些頭裹黃巾的兄弟,哪一個不是被逼到絕路的苦命人?哪一個不是砍頭都不眨眼的硬漢子?”吳笛的聲音帶著曆史的回響,也帶著深深的惋惜,“可結果如何?轟轟烈烈而起,短短數年,便烽火熄燃,血染大地,功虧一簣!”
提到黃巾的失敗,台下許多熟知這段曆史的義軍頭領,如李虎、王鎮河等人,麵色都凝重起來。那是所有起義者心頭一道沉重的陰影。
“黃巾為何失敗?”吳笛拋出了這個沉重的問題,目光掃過全場,“非是兄弟們不勇,非是蒼天不助!究其根源,其一,便是缺乏統一的號令,各自為戰,容易被朝廷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其二,也是更要命的,便是缺乏一個明確、能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行動綱領!不知為何而戰,不知如何與百姓相處,甚至不知如何對待俘虜,隊伍如何能長久?如何能贏得天下民心?”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警醒的力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張角兄弟的教訓,就擺在我們麵前!而我們今日所處的局麵,比之漢末,更加凶險萬分!外有諸胡強敵環伺,內部人心紛雜,若我們再重蹈覆轍,各行其是,哪怕一時得勢,最終也難免敗亡的結局,屆時,我們夢想的新世界,將永無實現之日!”
這番話如同冷水澆頭,讓被理想點燃的眾人瞬間冷靜下來,意識到了問題的嚴峻。是啊,光有熱情和勇氣,能成事嗎?黃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吳笛的聲音斬釘截鐵,“我們要想成功,要想真正建立起那個耕者有其田、人人有尊嚴的新世界,就必須從現在起,確立我們統一的行動綱領!這不是束縛,這是保障我們走向勝利的鐵的紀律!”
他停頓了一下,讓每個人都消化這個觀念,然後清晰而緩慢地說道:“經過我與幾位同道商議,初步擬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為我們所有隊伍,無論來自何方,都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準則!這,是我們能否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能否贏得百姓真心擁戴的關鍵!”
接著,他一字一頓地宣布:
“三大紀律: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
這“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經公布,平台上頓時響起一片嗡嗡的議論聲。許多義軍頭領和士兵臉上都露出了困惑、不解,甚至是不以為然的神色。
“一切聽指揮?那俺們在自己地盤上怎麼打胡人,還得聽彆人的?”李虎第一個嚷嚷起來,他習慣了在山裡自己做主。
“不拿百姓一針一線?兄弟們腦袋彆在褲腰帶上打仗,吃點喝點老百姓的怎麼了?以前官軍不都這樣?”王鎮河也皺起了眉頭,他覺得這太不近人情。
“繳獲要歸公?那弟兄們拚死拚活圖個啥?”
“不打人罵人?對那些胡虜崽子還要客氣?”
“不虐待俘虜?老子恨不得生啖其肉!”
質疑聲此起彼伏。這些紀律,與他們多年來的習慣認知和快意恩仇的作風,產生了巨大的衝突。
吳笛將眾人的反應儘收眼底,他並沒有急於反駁或壓製,而是平靜地轉向一旁:“劉啟,韓朵朵,你們二位來自流浪地球,經曆過家園瀕臨毀滅的極致磨難,也擁有在絕對紀律下團結全球力量、延續文明火種的成功經驗。對於這些紀律的必要性,你們最有發言權。請你們為大家解惑吧。”
劉啟和韓朵朵對視一眼,走到了台前。劉啟深吸一口氣,看著台下這些質樸而又帶著些許“匪氣”的漢子們,開口道:
“各位叔叔伯伯,兄弟們!我叫劉啟。我們那個時代,地球麵臨毀滅,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把全球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就像吳笛先生說的,‘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是剝奪大家的自主權,而是在關鍵時刻,比如麵對胡人大軍圍剿時,我們必須有統一的調度,才能形成拳頭打出去,而不是五指張開被人一根根掰斷!想想黃巾軍,不就是吃了這個虧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的比喻簡單直接,讓李虎等人陷入了沉思。
韓朵朵接著說道:“‘不拿百姓一針一線’,‘買賣公平’,聽起來苛刻,但大家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要造反?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被欺壓嗎?如果我們的軍隊也去拿百姓的東西,欺負百姓,那我們和那些胡人、和過去的貪官汙吏有什麼區彆?百姓還會支持我們嗎?失去了百姓,我們就成了無根的浮萍,再勇猛也長久不了。在流浪地球時代,任何侵占公共資源的行為都是重罪,因為那是在毀滅所有人最後的生路!我們現在,也是在為所有窮苦人尋找生路!”
她的話語帶著女性特有的柔和與堅定,以及一種超越時代的視野,讓許多想著“吃點喝點沒什麼”的人麵露慚色。
劉啟又指向“繳獲要歸公”:“繳獲歸公,不是為了虧待拚命的兄弟,而是為了公平!為了整個隊伍的壯大!試想,一場仗打下來,誰衝在前麵,誰在後麵,繳獲的東西怎麼分?分不均就會內訌!歸公之後,由統一的機構根據戰功、根據各部隊的需要統一分配,才能保證公平,才能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比如打造更多更好的兵器鎧甲,購買糧食藥品,撫恤傷亡弟兄的家屬!這難道不比私下搶奪,肥了幾個,餓死一片要強嗎?”
關於“說話和氣”、“不打人罵人”、“不調戲婦女”,韓朵朵動情地說:“我們要建立的新世界,是一個人都有尊嚴的世界。如果我們自己人之間都惡語相向,對待百姓和婦女都粗暴無禮,我們憑什麼去承諾給彆人尊嚴?紀律,首先是從尊重自己人,尊重我們要保護的百姓開始!”
最後,關於最讓眾人抵觸的“不虐待俘虜”,劉啟沉聲道:“我知道大家對胡人恨之入骨。但大家想想,胡人中就沒有被首領逼迫、活不下去的普通牧民和奴隸嗎?‘義從營’的兄弟就在這裡!虐待俘虜,除了發泄一時的仇恨,隻會讓剩下的胡人更加拚死抵抗,增加我們弟兄的傷亡。而公正對待俘虜,甚至釋放他們,就能瓦解敵人的鬥誌,讓他們知道我們與他們不一樣,我們不是要殺光所有人,我們隻針對那些頑固的酋長和劊子手!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才能分化敵人,壯大我們自己!”
劉啟和韓朵朵,結合自身跨越時空的宏大經曆與切膚之痛,一條條、一句句,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背後深遠的考量、殘酷的現實必要性以及蘊含的智慧與理想,娓娓道來。他們沒有空談大道理,而是用最直白的話語,剖析利害,指向最終那個“新世界”的目標。
台下鴉雀無聲。義軍首領們臉上的不解和抵觸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思,是恍然,最終化為信服。李虎撓了撓頭,嘟囔道:“好像……是這麼個理兒。”王鎮河也緩緩點頭:“為了長遠計,這點約束,值得!”
吳笛見時機成熟,再次開口,聲音恢弘:“諸位!這‘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便是我們與舊時代一切軍隊、一切勢力區彆開來的標誌!是我們贏得民心、走向勝利的基石!現在,願意接受並遵守這些紀律,與我們共同為那個新世界而奮鬥的,請留下,我們便是生死與共的兄弟!”
他目光掃視全場,語氣坦然:“若有兄弟覺得難以接受,人各有誌,我們絕不勉強!我會命人準備好乾糧盤纏,確保諸位都能安全返回各自駐地。是去是留,全憑本心!”
話音落下,場中一片寂靜。有人眼神掙紮,有人麵露猶豫。但最終,沒有任何一個人選擇離開。那描繪出的新世界藍圖太過誘人,而劉啟、韓朵朵的解釋又讓他們明白了這些紀律並非枷鎖,而是通往那個世界的必經之路。所有的義軍首領和代表,都選擇了留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黑山基地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課堂與熔爐。吳笛、劉啟、韓朵朵、賈詡、班超、祖逖、劉琨等人,分頭深入到各支義軍隊伍中,與他們同吃同住,不厭其煩地講解紀律的內涵,解答他們的疑惑,並結合具體事例,說明如何在實際作戰和與百姓相處中貫徹執行。
賈詡以史為鑒,剖析曆代農民起義成敗與軍紀的關係;班超分享如何在西域以誠信和紀律贏得諸國歸附;祖逖和劉琨則以自身經驗,強調軍令統一和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融合,共識在深入的交流中達成。
直到所有人都從心底理解了這些紀律的重要性,並能熟練記誦、承諾嚴格執行後,吳笛才下令為各支義軍配備了劉啟他們流浪地球上的手機教會義軍首領使用,建立了初步的聯絡網絡。
帶著嶄新的思想武裝、統一的行動綱領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這些來自北中國各地的抗胡火種,如同被賦予了新生命的星辰,紛紛告彆黑山,返回了他們各自抗胡的最前線。他們知道,這一次,他們不再是孤獨的掙紮者,他們是一個擁有共同理想和鋼鐵紀律的偉大聯盟的一部分。星星之火,已然彙聚,隻待時機,便可燎原!
喜歡諸天萬界革命請大家收藏:()諸天萬界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