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家台子”,不但叫起來拗口,鄉土氣息也太濃。
還有人說叫天明電風扇。
理由也很簡單,電風扇廠是李天明的主意。
李天明同樣一票否決。
突出個人,淡化集體,這是要害他啊!
李學慶也跟著湊熱鬨,說牌子叫睡得香。
吹著這種電風扇,噪音小,風柔和,可不就能睡得香嘛!
解釋得倒是很貼切,可就是不夠響亮。
最後還是宋曉雨的主意,結合了李學慶的睡得香,正式命名為睡蓮牌電風扇。
村裡人不知道睡蓮是個啥,可聽著總比彆的名字順耳。
於是,就有了支架上那朵睡蓮的圖案。
“天明,照這個乾法,咱能按時交貨嗎?”
李天明在生產上,還引入了流水線的作業模式,每一組隻負責一個生產工序。
此外還有質檢組和後勤組,質檢組負責質量檢驗,後勤組更像是救火隊員,平時負責車間內的衛生,整理配件,哪個崗位如果出現空缺的話,隨時都要頂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開工第一天,就已經陸陸續續的裝配完成了幾十台電風扇。
如果按照這個日產量的話,王作先下達的任務肯定完不成。
“這才第一天,大家還不熟悉,過兩天就能成熟練工。”
不停的重複同一道工序,就算是再笨的人,腦子跟不上,身體也會形成肌肉記憶。
正如李天明說的那樣,隨著開工日久,剛剛完成身份轉變的鄉親們,一個個逐漸的掌握了自己負責的那一道工序。
活到了手裡,根本不用琢磨,乾就完了。
日產量在第三天就突破了100台,第五天來到了150台,第十天已經達到了200台,此後便穩定在這個標準。
李天明看過天生統計的產量數據,心裡也明白,這大概就是廠裡的極限了。
想要提高產量,隻能再擴大生產。
不過,李天明不著急,還是那句話,步子不能邁得,否則容易扯著蛋。
如果廠裡第一年能接到台訂單,創造近400萬的產值,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再多……
那就太惹眼了。
往後那就要看睡蓮這個牌子能不能贏得老百姓的青睞,在市場上站住腳了。
如果隻靠海城,他們這個廠遲早完蛋。
一座城市的市場飽和度是很有限的,電風扇又不屬於消耗品。
現在這年頭,電風扇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算得上一個大件兒了。
誰家沒事年年換新的,買回家都指望能用個十幾二十年,最好能傳代,人死了東西還在。
李天明上輩子買的那個牡丹牌電風扇,一直用了十幾年,除了噪音越來越大,一點兒彆的毛病沒有,最後還是閨女嫌棄太醜給扔掉了。
在這種質量標準下,睡蓮想要發展下去,隻有走出去這一條路。
由海城出發,覆蓋整合華北地區,然後再和華生、牡丹這樣的老品牌去掰手腕。
想要做到這一點,質量自然是第一位的。
“我這些天反複強調的,你必須往腦子裡記,彆怕得罪人,誰要是不好好乾,該換就換掉。”
李天明在巡視的同時,還不忘教天生如何管理。
天生也很好學,李天明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記錄了下來。
李天明和李學慶商量過,未來電風扇廠就交給天生。
他還有好些事要做,自然不能被一個小小的電風扇廠給捆住了手腳。
李學慶家的兩個兒子,也不是沒考慮過,可天有和天來兩兄弟太木訥,地裡的活是行家裡手,可要讓他們做管理,還是太勉強了。
這邊正忙著,李蓉跑了進來。
“哥,家裡來且客人)了。”
李天明聽了不禁好奇。
“誰來了?”
“是我嫂子她媽!”
呃?
李天明不由得一怔。
這老太太怎麼來了?
喜歡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請大家收藏:()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