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咱倆換換吧!”
天亮縮在拖拉機的車鬥裡,緊緊裹著棉襖。
呼嘯的西北風,漫天的大雪,幾乎要將兄弟兩個給掩埋了。
連著喊了好幾遍,李天明才聽清天亮再說什麼。
“老實坐著,把棉襖裹嚴實了!”
出發的時候,天雖然有點兒陰,可看著也不像要下雪的樣子,剛到半路,大雪片子就砸了下來。
今年大概率又是一個嚴冬。
哪像後來,三九天最冷的時候,也不過零下七八度,下場雪能引得全城小年輕狂歡。
“哥,找個地方歇會兒吧,這雪越來越大了!”
雖然背著風,可雪太大了,天亮說話的時候,張嘴都費勁。
“不能停,一停這拖拉機未必還能開得起來。”
今天給棉紡廠送一車,過些日子,再給煉鋼廠送一車,今年這賣魚的營生就該停停了。
雪花不停地往臉上砸,路都看不清了,好在這年頭也沒啥車,遇上這種天氣,誰不是貓在家裡躲著。
趁著現在路上的積雪還不是很厚,抓緊時間往前趕,否則一旦誤在半路,那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呢!
臨近海城市區,雪也小了一點兒,兄弟兩個總算能喘口氣了。
天亮換了李天明,捏緊了油門,儘力往前拱。
“先去市委大院。”
王作先有事要找李天明,這是大事,可不能耽擱了。
“知道了!”
趕在中午前,兄弟倆終於把拖拉機開到了市委大院門口。
劉秘書一直在傳達室等著。
“天明同誌,快進來暖和暖和!”
將凍得渾身篩糠的兩個人迎進了傳達室,屋裡生著煤爐子,幾乎要凍僵的身體,漸漸恢複了溫度。
“王主任沒開會吧?”
“早會開完,一直在等你呢!”
李天明喝了口熱水,叮囑天亮在這裡等著,他跟著劉秘書一起去了王作先的辦公室。
“凍壞了吧,劉秘書,給天明同誌倒杯熱茶!”
王作先看著肩頭雪還沒化儘的李天明,連忙起身。
“不麻煩了,沒啥!”
農村人還能怕冷,為了生活,甭管是三伏酷暑,還是三九寒冬,該乾的時候,照樣得乾。
捧著熱茶杯,李天明感覺已經麻木了的雙手,又有了知覺。
“王主任,我先和你說說工廠的建設進度!”
“不忙,先歇歇,建設進度,學國同誌和我介紹過了,讓你來,主要還是為了明年廣交會的事!”
咋?
又有變故了?
見李天明神色微變,王作先笑道:“彆緊張,定下的事,肯定不能改,不過……明年的廣交會提前到了5月10號,你們那邊……能不能趕得上?”
5月10號!
李天明在心裡盤算了一下現在的進度,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正月裡完成廠房建設應該不成問題。
可這場大雪下得不是時候,肯定要影響工期。
往後的日子,如果再來上幾場的話,怕是隻能停工了。
不過工期延後一些日子,影響倒也不大。
關鍵是工人的培訓,還有後續原材料的供給。
電飯煲的缸筒,李天明之前已經和孫福滿談妥了,經過了幾次試驗,如今煉鋼廠三產單位做的缸筒,已經通過了驗收。
剩下的外殼,這一次李天明準備自家的工廠完成,前些日子,他要的注塑機已經到了,那些電器元件,就隻能通過王作先來聯係供應單位了。
“這方麵的事,你不用擔心,這樣吧,春節前,我先安排人給你送一批過去。”
聽王作先這麼說,李天明就放心了。
“還有個事,王主任,電風扇明年的生產任務……”
電風扇廠從開始生產,一直到現在,總計生產了兩萬台,除了第一個月因為王作先要得急,產量達到了五千外之外,後麵每個月的產量基本上能維持在兩千五百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