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你現在正琢磨著派多少兵來對付蒙古人呢!
趙基乾脆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連想都不願多想了。
既然這樣,
朱雄英也不客氣:"那我就先借二十萬的中央軍給你吧!"
趙基趕緊點頭:"好!好!"
要是有二十萬中央軍從大明趕來,
臨安肯定能守住。
看到趙基開心的模樣,
朱雄英也微微一笑。
"趙椹!我可以保證!"
"有這二十萬中央軍過去,絕對能擋住蒙古兵的進攻!"
當年朱雄英跟崇禎做買賣時,
麵對百萬敵軍,才出動十萬中央軍。
現在不過二十萬蒙古兵,
這點兒事根本不算什麼。
"太好了!"
"太好了!"
趙基對這個結果相當滿意。
隻要能擋住這一波蒙古兵就行。
至於後麵的大軍……
以後再說吧!
一直以來,趙基都是這種性子。
即位後,大宋日漸衰落。
明眼人都知道,蒙古鐵騎即將殺到。
大宋麵臨的危機近在眼前。
即便如此,
趙椹依舊沉溺於酒色之中。
對這場危機毫無察覺。
在他心裡一直有個信念:
得過且過。
在他看來,大宋有的是錢。
既然認識了大明皇帝,
有了這條路子,
將來遇到蒙古人,
隻要花點錢請朱雄英幫忙就行。
如果朱雄英真能把大宋保護得好,
趙基甚至打算解散所有宋軍。
這樣又能省下一大筆錢。
打仗時再雇明軍來就行。
這簡直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趙基咧嘴一笑,
差點笑出聲。
他為自己這個聰明的主意感到得意。
朱雄英則不清楚趙椹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隻是冷冰冰地說了自己的條件:
"我的中央軍戰鬥力很強。"
"雇傭費用也很高。"
"二十萬中央軍,一個月就要五百萬兩。"
"當然,這隻是常規情況。"
還沒等朱雄英說完,趙基就急忙接過話頭:“五百萬兩銀子呢!”
禦書房裡。
趙基跟朱雄英商量事情的時候,他所在的這個世界就像南宋一樣,形勢變得很糟糕。
蒙古大軍攻打襄陽,郭靖夫婦拚死抵抗,最終雙雙犧牲。
可朝廷那邊始終沒有派援軍過來。
襄陽、樊城淪陷後,南方再無天險可守。
那些名門正派、江湖俠士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慘重。
蒙古大軍攻下江陵後繼續向東推進,發動了全麵攻勢。
而南宋的將領長期被朝廷冷落,根本沒什麼拚死一戰的決心,有的選擇逃跑,有的直接投降。
蒙古軍隊像砍草一樣橫掃過去,短短幾天內就順長江而下逼近建康。
朝廷這才如夢初醒。
襄陽之戰僥幸活下來的全真教第四代弟子申誌凡,與趙誌敬關係很好,結果遭到不少江湖人士的圍攻。
這些人到底是為了維護中原的榮譽,還是另有隱情,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申誌凡此時已是孤立無援,麵對江湖豪傑的圍攻更是難以招架。
剛逃到豫章沒多久就被抓住了。
這時這些江湖豪傑又聚在一起,他們盯上的下一個目標是郭靖的兒子郭破虜。
這些人說郭靖背叛了國家,而郭破虜作為叛徒的兒子必須儘早除掉。
他們認為郭靖跟蒙古關係太緊密,在對抗蒙古大軍時沒有全力以赴。
確實,郭靖跟蒙古之間的確關係匪淺。
在守衛襄陽期間,郭靖與蒙古軍隊交戰時大多時候都不願下狠手。
畢竟他是金刀駙馬,行為受到很大約束。
但回到中原後,他一直忠於朝廷,忠於自己的漢人身份。
多年來拚死守護襄陽,直到耗儘力氣戰死。
不過江湖上很多人認為,如果當時郭靖能果斷出手,比如乾掉蒙古主帥,或許就能阻止這場災難。
當年蒙古入侵就是因楊過刺殺蒙哥大汗才平息的。
所以有人覺得郭靖該對這次襄陽失陷負主要責任。
而且蒙古的崛起很可能也與郭靖有關。
說不定郭靖一家就是蒙古的內應。
甚至有人懷疑郭靖戰死可能是個苦肉計,是為了給兒子在蒙古軍中謀得高位鋪路。
所以,像郭破虜這種叛徒的後代,必須要趕緊除掉。
這些人的宣傳口號,不過是一些表麵文章罷了。
他們真正的目標,其實完全不同。
之所以會采取今天的行動,其實是出於一種特殊的東西。
倚天劍和屠龍刀!
喜歡萬界交易,朱家老祖們求我保大明請大家收藏:()萬界交易,朱家老祖們求我保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