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仆散安貞和完顏合達已經把陰山圍得水泄不通了。"
"看來這支軍隊是沒機會逃了。"
"難道這支軍隊真要全軍覆沒嗎?"
陸秀夫有點擔憂地說。
高君搖頭:"也不至於,還得看蒙古人怎麼決定。"
他指著地圖上的山路說:"這支軍隊有十萬兵力,裝備也不錯。"
"要是正麵跟蒙古十五萬大軍硬碰硬,雙方大概就是五五開。"
陸秀夫皺眉道:"蒙古人又不是笨蛋,肯定不會等對方擺好陣型再打。"
高君笑著說:"我覺得賀衝會在他們下山一半時動手。"
"十五萬對五萬,那簡直是碾壓,就像半渡而擊一樣。不過這樣他們也做不到全殲。"
"就算下麵的軍隊全被消滅了,山上剩下的五萬也能退回嶽家村保命。"
這就是高君對當前形勢的看法。
這支軍隊實力很強,蒙古人想一口吃掉他們也不容易。
陸秀夫點點頭,明白了高君的意思。
"也就是說,蒙古最多也隻能吃掉五萬的這支軍隊。"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做?"
高君站起來,雙手背在身後,表情神秘地說:
"救!"
"我們手裡的五千黑雲都可是臨安的最後底牌,絕不能出岔子。"
"所以我們的目標不是跟蒙古人正麵拚,而是幫這支軍隊從包圍圈裡脫身。"
陸秀夫豎起大拇指,激動地說:
"高將軍想得真周全!既保住了臨安的實力,又完成了任務。"
"隻是具體怎麼行動,咱們得好好琢磨一下。"
一邊說,陸秀夫的手都在抖,見證曆史的時刻到了。
陸秀夫心裡滿是期待。大明的軍隊若能得到援手,損失不會太大,八萬多人仍能保持強大的戰鬥力。一旦被救,自然會感恩戴德,全力相助大宋,從此關係逆轉,大明的軍隊成了大宋的附屬力量。
加以改造,引入騎兵、弓箭等,戰鬥力更上一層樓。南方不少地方已開始訓練團練兵。隻要大明的軍隊堅持一陣,待各地勤王的軍隊趕到臨安,大宋的局麵就能穩住,最終揮軍北上,驅逐蒙古,重振中原。
大宋在他手中再現輝煌,想到這些,陸秀夫興奮難耐,恨不得立刻上陣殺敵。
高君見狀微笑,內心同樣激動,卻裝作鎮定。他轉身背對陸秀夫,假裝冷酷地說:"我們就藏在林子裡等著。
等賀衝的三萬騎兵與大明軍交戰,後續十萬步兵圍上來時,我們突然出擊,從背後突襲蒙古步兵,打開缺口救出大明軍就行。"
他舉杯笑道:"來,我們一起喝一杯慶祝!"
兩人正為即將到來的戰鬥興奮,皇宮內也是喜氣洋洋。宮女們忙前忙後,掛燈籠、打掃廳房,氣氛熱烈。謝太後和趙基在禦花園賞花,看著周圍忙碌的景象,也頗感興奮。謝太後出身功臣之家,早年因樣貌平平,入宮後一直低調沉默,與皇帝交流不多。
後來賈似道專權,宋理宗本想立賈似道的姐姐為後,但謝太後生病康複後容顏大變,被當時楊太後視為吉兆,最終成為皇後。宋理宗去世後,趙椹繼位,但他不理政務,太後便頻繁參與朝政事務。
罷了,賈似道在朝廷裡根基深厚,多數權力都落到了他的同夥手裡,謝太後也是一籌莫展。
直到今日,大明的朱雄英忽然現身,賈似道被大明常茂將軍一逼問,竟當場發瘋逃竄。
自此,謝太後終於收回了朝中的全部權力,臨安城的六千兵馬控製權,也重新回到皇帝手中,不過暫時仍由謝太後代管。
謝太後一直想壯大大宋王朝,但因身份問題,一直沒機會。現在能掌控朝中所有兵馬,她雄心勃勃,想趁大明軍隊相助之機,讓大宋重回正軌。
看著四周掛滿燈籠彩帶,趙基有些疑惑地問:
“太後!今天是什麼喜事?我記得隻有公主出嫁才這麼熱鬨。”
“我的女兒還沒到出嫁年紀吧?”
趙椹雖傻,但也知眼下大宋局勢危急。可與朱雄英簽完協議後,他又鬆了口氣。在他心裡,朱雄英那麼厲害,一定能保住大宋江山。所以這些天,他整日泡在後宮,不與大臣往來。
忽然看到這般熱鬨景象,他也摸不著頭腦。
看著趙基,謝太後歎了口氣。
對趙基,她很不滿意。說話不清不楚,常惹她生氣,若非皇帝腦子尚且正常,她真想罵人。
她盼著趙椹趕緊退位,讓皇孫即位。因此對趙椹整天後宮享樂從不管束,還暗暗鼓勵,隻希望他因沉迷美色耗儘精力,早點駕崩。
原本前陣子她覺得皇帝病入膏肓,可不知怎的,簽了大明皇帝的協議後,竟又精神煥發。
對此,謝太後無可奈何,隻能自我安慰,皇孫年幼,不必急著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