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要是遇到難處,就能來找密山寺借錢。
最厲害的是,密山寺根本不要擔保人。
一般隻要村民開口,基本都能借到錢。
表麵上看,還挺和氣的。
但在利息上,可一點都不便宜,照樣收高利。
要是村民家裡出了什麼事,沒能按時還錢,那最後家產就得全歸密山寺了。
這麼多年,幾乎沒人敢拖欠密山寺的錢。
密山寺敢這麼做,關鍵原因之一是——它有很多僧兵。
說起來,密山寺在江湖上不算什麼大門派,甚至廟裡都沒幾個高手。
僧人們武功也不怎麼樣,在江湖上根本不值一提。
但密山寺僧兵數量多,擅長用比人還高的長矛,腰間還帶兵器。
對普通百姓來說,這僧兵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所以,密山寺在當地的地位,甚至比官府還大。
密山寺規模很大。
密山寺不像彆的門派建在高山上,難登其門。它就在山腳下,門口還有個大廣場。前頭還修了條寬敞大道,行人車輛往來都挺方便。
前麵廣場上平時有很多小販擺攤賣東西。不過因為蒙古大軍壓境,老百姓心驚膽戰,出來的人少了,商販也跟著稀落。
聽說密山寺跟蒙古帝國有合作,倒也過得去。
可今天怪了,密山寺的大門竟然關了,隻留中間一個小門開著。
這事從來沒發生過。好多百姓跑來看見關著的門,也隻能失望回去。
有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站在大殿前,看著裡麵的情況。
不遠處站著個胖財主,好奇地問:
“文才啊!看見裡麵怎麼樣了?”
文才搖搖頭:
“沒發現什麼特彆的,燈還亮著,供奉也沒怠慢。和尚好像也不多。”
“光這樣我哪能猜出什麼名堂。”
胖財主笑嗬嗬地說:
“你呀,彆謙虛啦!村裡人都知道你最聰明。你怎麼可能想不出原因?我看你是不想說吧。”
“依我看,密山寺八成跟蒙古大軍鬨僵了。”
文才挑挑眉,笑著說:
“這話怎麼說?”
胖財主雖然看起來老態龍鐘,其實跟文才同歲。當年倆人還在一個先生手下念書呢。後來文才更有出息去了臨安求學,他倆就一直待在家守著家產。
在村裡,文才名氣很大。
大家都傳文才將來必定官運亨通。家家戶戶都巴結他。
好多老頭兒常往他家跑,想把女兒嫁給他。不管是讀書人還是種地的,都對他抱有莫名的信心。
好像文才就是文曲星轉世,注定要乾大事似的。
就胖財主而言,他和文才從小一塊兒長大,兩人還算熟絡。可在胖財主心裡,始終不明白文才到底有何特彆之處。雖說文才讀書確實不錯,但也沒看出他有多出眾。不過,鄉親們的想法卻不一樣,這讓他很是不解。
胖財主接手祖業後,家業是越做越大,家族產業也擴展了不少,可在當地口碑仍一般。每次聊天,總有人提到他年輕時求學時的窘態,這讓他很尷尬。
他一直認為錢能通神,錢很重要,可為什麼鄉親們隻看到文才的優點,卻忽視自己賺錢的能力呢?他心裡憋屈又不服氣,總覺得自己的地位不該比文才低。
其實文才家境普通,但文才對錢財似乎並不在意。胖財主炫耀財富時,文才反應平淡。過去,胖財主還對文才有點敬重,畢竟文才讀書出色,甚至有機會去臨安當官。
但蒙古人入侵後,光州淪陷,國家動蕩,這些才華也顯得沒用了。若文才真去蒙古當官,那實在讓胖財主瞧不起。雖然胖財主也不算好人,但他明白忠義二字。
投靠蒙古相當於背叛故國和祖先,死後也無顏麵對先人。在他看來,即便漢人投奔蒙古,也不會有好下場,蒙古人向來看不起漢人。
就算進了蒙古朝廷,最終也免不了被羞辱,根本不可能安穩過日子。在胖財主看來,去蒙古是最差的選擇,幸好那文才沒乾這事。
自從光州失守,文才就閒著沒事,每天無所事事。胖財主也無事可做,於是兩人常結伴遊玩。密山寺很有名,算是一處風景,今日兩人便約好一起去。
早前,胖財主在文才麵前還有點拘謹,可如今見文才徹底沒了出路,胖財主說話也就更傲慢了。他心想這些年受的氣得找回來。
胖財主一向果斷,從不做沒好處的事。這次來就是為了找回麵子。可陪文才玩了好幾天,他一直沒找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