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楚國軍製其實分四種正軍,王卒,私卒,縣師,
正軍是楚國的國家軍事力量,早在楚武王時就建立了三軍建製。三軍以中軍為主要戰鬥力量,其次為左軍、右軍,楚王為最高指揮官,出征時各軍分彆由高級官吏令尹、司馬、左尹、右尹等率領,有時候楚王也會親自率領三軍或者一軍出征。
王卒是楚王出征時的隨身衛隊,是楚軍的精銳部隊,王卒的精銳一般為左右二廣,每廣有戰車15乘。在作戰時,通常被編入中軍,由王族子弟組成,配備著楚軍最優良的武器,是楚軍精銳中的精銳。
私卒是太子和貴族的私人武裝力量,多以宗族子弟組成,主要為車兵。春秋時期,楚國大貴族和王族子弟在自己的封邑裡各自擁有著一支私人軍隊,他們並不屬於楚國的國家編製。私卒隻聽命於各自所屬的貴族,一般以調動貴族參戰的方式聽從楚王之命出征。
縣師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地方部隊,主要部署於楚國邊境地區,多為楚國向中原擴張所占領的各縣,而設置的地方武裝力量。縣師一般由縣公統領,直接聽命於楚王。縣師的主要任務是防守邊境,並配合國家的軍事行動,是春秋時期楚國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到戰國時,縣師被納入進楚國的常備軍,不複存在。
所以此次圍剿秦軍主要乃私卒,集結各封地武裝,真正的正軍不足一萬,乃是項燕的中軍,此次圍剿戰,除了騎戰損失幾千兵馬外,其他都未曾損傷。
項燕欲再調六萬正軍精銳決戰,其實打得乃是人多欺負人少戰術。
當然,這隻能怪呂濤愚蠢,春秋已經是幾百年前的事了,春秋義戰講究的是堂堂正正之戰,其中規定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君子打仗點到為止不傷人性命,不俘虜白頭發的老者,不在險關隘口阻敵設伏,敵人陣列未成不擊鼓進兵攻擊。
可現在是什麼時代,這個紈絝之子竟然主動放棄高大城牆出城野戰。
果然,使者回來稟報秦軍協議內容一,雙方不攻擊戰場急救醫者,急救醫者不管敵我皆須全力救治。二,無法突圍時皆須無條件投降減少不必要傷亡。三,雙方不得殺俘虐俘辱俘,戰後雙方有權贖回俘虜。四,秦敗征南軍退出楚國永不犯界,並交割彆山城及城內一切財產和工匠。五,楚敗則再割讓雲魚兩城,征南軍與熊氏簽訂之臨時協議適用於雲魚兩地封主。
對於《臨時君子協議》,項燕肯定知道,實話實說,這個協議其實對戰敗一方是比較友好的,而且呂濤此人雖迂腐,但倒是真的重信。
可秦軍要求楚王簽約方生效,而且邀請七國使者見證,項燕無奈也隻能把協議發往壽春。
既然約定改日再戰,楚軍收屍隊打著白旗過來收屍,因為死亡人數實在太多太密集,楚軍派了幾千人馬忙了一整天,而且按照戰場規定,城下兵器戰車皆堆積成堆不許私動,這些是秦軍戰利品。
秦軍這邊也有傷亡,但相比於楚軍卻少的多。
秦軍傷亡合計五百零三人,陣亡一百三十一人,而且多為倉促上城的民兵,因為民兵無需上城頭參戰,他們可躲在城牆內防守就行。
可當時戰事迫切,城頭守軍不足,很多民兵主動上城參與防守。
如今大戰停歇,所有軍功皆已計算好,所有傷亡也已經被抬下城牆。
國之大事,再戎在祀,呂濤鄭重換上彆山君黑禮服至城下瞻仰英烈,英烈排成一排準備入殮,英烈家屬抱著屍骨痛哭不已。
呂濤示意呂湘端著銅盤跟隨其後,他先扶起家屬,再半跪於地用絲巾細細擦拭英烈臉上血跡,再顫抖著寫上英烈姓名,整整百三十一具屍體,呂濤擦到一半熱淚盈眶失聲痛哭。
都說穿越者喜歡收買人心,可麵對這些主動守城赴死的英烈,他的心再硬也悲傷不已,這都是一條條人命,都是一個個家庭的頂梁柱,都有父母妻兒,如今,敵人退了,他們卻永遠走了。
那個時代都有舍身赴死之英雄,不管他曾經是野人還是匿民逃民,也不管他曾是賤民還是奴隸,在存亡危急時刻,華夏民族總有奮不顧身之人慷慨赴死,英雄不應該被埋沒與遺忘,英雄就該有英雄的地位和榮耀。
看著一具具屍體放入棺槨,將軍下令,在城正中建一英烈大殿供奉為國捐軀之牌位,自此之後,所有為國捐軀之英靈皆入英烈殿,冬月初三為彆山國祭日,此後每年上至封君下之臣民皆須入殿祭拜,在彆山西側尋一風景優美之地劃為英烈墓地,此墓地非英烈之軀不得入葬。
因為墓地未勘察出來,所有棺槨暫搭靈棚寄存東南城牆之下。
將軍離開後,全城百姓得知消息一波波趕至靈堂祭拜,一時間,這百三十一人英雄事跡被百姓口口相傳愈發英勇仁義。
城中官吏立刻按照律法撫恤家屬安排老弱,工匠營派大匠數人去城正中規劃英烈殿位置形製。
城正中點乃一參天古木,建軍營初就是在此樹乾拉繩畫圈。
呂濤也親自去樹下看了看,好大一棵鬆樹,足足須五六人合抱筆直樹乾高聳入雲。
當時此地乃原始森林,所有樹木為了陽光都儘量高長,如今砍伐掉它的競爭者反而顯得突兀。
就在此地建殿,有此巨鬆在門口守護,也算地位特殊,呂濤指示拆掉方圓百畝內建築,在此地建三重大殿及英烈公園,大殿規格超越七國任何王庭。
三天後,終於在彆山西側尋到一緩坡,此地背靠彆山,麵朝大江城池,左右皆潺潺溪流環繞,可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難得的風水寶地。
出殯這天,全城百姓半跪於路兩邊淚送靈車北上,呂濤作為一軍主將也扶靈送至北城門口,他的親衛副將呂湘帶著儀仗隊和樂隊主持整個隆重葬禮。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喜歡世家的上下三千年請大家收藏:()世家的上下三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