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在東城門城牆之內,彆山君和高級參謀團正在觀戰,看著紛紛跳下城牆摔死摔傷的天竺先登士卒,所有人都露出奸笑。
這一招真的夠狠夠絕,一來用天竺兵對戰天竺軍,讓他們狗咬狗,如果八卦兵堪用,則多了幾萬兵力,如果不能用則早點清除,省的浪費糧食。
二來,就欺負登城的天竺兵沒有長槍大盾,他們既無法有效攻擊,又無法有效防守。
三來,給天竺軍希望,讓他們不斷添油加醋往城頭增兵,不斷消耗他們有生力量。
第四,武安君李牧的弟弟李苗建議“彆山君,其實我們可以令騎兵出城擴大戰果,”
“派騎兵出城,”呂濤愕然“會不會太冒險,天竺騎兵一直在後方壓陣警戒。”
“隻要擊敗天竺步卒,天竺敗兵會替我們衝開敵騎兵。”
“這,傷亡會不會太大?”
“彆山君,打仗哪有不死人之理,切不可有婦人之仁啊,再者,有奴兵和高原騎兵助陣,我們的騎兵裝備精良不會有大的傷亡。”
“這……”
李苗急了勸諫“彆山君,令騎兵出城作戰固然冒險,但隻要再消耗幾批天竺步兵,我們很可能一舉打敗阿育王,說不定還能一舉擒殺阿育王,這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呂濤是不怎麼知兵的,不知兵之人做什麼最喜歡製定計劃。
“可天竺西南部還沒有開始叛亂,我們也沒做好占領全境的準備,若擊殺了阿育王,到時會不會失去掌控?”
“彆山君,我兄長常言山無常勢水不固流,用兵打仗抓住的就是稍縱即逝的戰機,至於天竺叛亂,他們叛不叛對我們無關緊要,天竺乃不小於中原之大國,你不會天真以為可一戰而下,一戰而得全境吧!”
“先生之意?”
“想占領如此廣袤之地,非三五年之功,而是十年數十年,甚至於幾代君王之努力,”
其他高級參謀也紛紛勸諫起來,如此大好戰機,如果不能抓住會追悔莫及。
呂濤想想也對,於是命令全城騎兵集結在各大城門口準備。
天方城頭,已經放水了五波,天竺軍也五次大規模登城,因為吃虧太多次,所以也攜帶了長槍大盾。
隻不過,攀爬如此高牆本來就費力,所以攜帶的長槍大盾稀少,登城步卒還是被一批批剿殺。
因為懼怕秦軍巨弩,阿育王的指揮台建在五裡開外,再加上已經六十五歲的阿育王老眼昏花。
所以,阿育王並沒有發現這是一次次有預謀的屠殺,他反而一次次下死命令步卒登城。
登城啊,眼看著就要攻破天方城,特彆是兩子城,隻要攻破一點打開城門,此堅城便唾手可得。
所以,如此良機,豈能不抓住。
所以,不但要全力攻城,還得全力撞開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