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的不說,一群蜂少說也能分出兩三群,把崖壁上這些石窟住滿,並非難事。
宋陽留下馮曉萱在這兒照看新過箱的蜂群,自己則回到屋裡查看用河沙催芽的杜仲種子。
這一看,發現種子已經有了發芽的跡象,看來是時候進行播種了。之前因為下雨耽擱了,土地還沒有整理好。
於是,他提起鋤頭,再次來到地裡,進行二次翻挖和平整。
果然,沒過半個小時,遠處傳來一陣嗡嗡聲,聲音是從對麵竹林方向傳來的。
宋陽抬頭朝對麵望去,很快就看到密密麻麻的黑點,如同一股龍卷風般翻滾著逐漸靠近,正是一群蜜蜂。
蜂群飛行的速度並不算快,差不多和人跑步的速度相當。
看著它們越飛越低,宋陽不用想也知道,它們是衝著自己這邊的石崖而來。
就在這時,他看到竹林裡有個人正狂奔而來,一邊跑一邊大聲吼叫,還不斷地彎腰從地上抓起泥沙,朝著空中撒去,試圖迫使蜂群降落。
來人正是王嶽。
宋陽見狀,朝著他大聲喊道:“嶽哥,你彆追了,這群蜂已經在我這兒把窩都找好了。”
王嶽聽到喊聲,停下了追趕的腳步,朝著宋陽這邊看了一眼,然後小跑過來,很快就進了院子。
宋陽也放下鋤頭,兩人碰麵後,一同朝著屋後的石崖走去。
馮曉萱一直守在石崖邊,她也遠遠地聽到了蜂群的嗡嗡聲,便跑過來看著蜂群朝著崖壁飛來。
三人趕到的時候,正好看到蜂群徑直朝著宋陽所說的那個石窟落去,然後如水流般紛紛湧入石窟之中……
馮曉萱驚訝地看了看宋陽,她著實沒想到,真的有蜜蜂飛來,而且還真的進入了宋陽所說的那個石窟,不禁說道:“這回我信了。”
王嶽見狀,咧嘴笑道:“我本來打算去公社的,剛出門沒多久,就看到蜂群翻過山梁飛出來,飛得比較低,我就一路追,也想學你一樣弄兩群養著,沒想到……看來我沒這個運氣啊。”
宋陽笑著說道:“想養蜜蜂還不太難,山裡多得是。等你把事情忙完了,進山的時候碰到了,弄回來養就行。至於這一窩,你就彆惦記了。”
“我懂規矩。”王嶽點頭應道。
在山裡,有這樣的規矩:飛出來的蜜蜂,進了誰家院子就是誰家的,誰把它們留下就是誰的,至於能不能養得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哪怕蜜蜂是從自家蜂窩分出來的,一旦進了彆人家,也不能上門去索要。
“你事情準備得咋樣了?”幾天沒見,宋陽隨口問了一句。
“快差不多了,再過十來天,你幫我上山打點肉就行。其實事情倒不算多,主要是那些票證不好換,像糖果票、布票啥的。你這兒還有多少,要不先給我用用?”
“是還有一些,但也不多了……寶兒,你去把家裡放著的那些票證拿出來,先緊著嶽哥用。”
馮曉萱微微一笑,轉身回屋,將家裡存放的糖果票、布票都拿了出來,遞給王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嶽清點了一下,隨手就裝進了褲兜。
兩人之間,無需過多言語。
“我先走了,背篼還在大路上放著呢。”王嶽打了個招呼,便轉身離開了。
宋陽也沒再多說什麼,目光投向剛落下的蜂群。
隻見在新窩的巢門口,蜜蜂們抱成一大團,排著整齊的隊伍進進出出。
守在巢門口的幾隻小蜜蜂,就像生怕大部隊找不到入口似的,賣力地扇動著翅膀,仿佛在熱情地招引和指揮著同伴。
這群蜂的體色十分漂亮,僅僅過了五六分鐘,所有蜜蜂便儘數鑽進了石窟裡麵。
像這樣的蜂群最為穩定,無需過多操心。
它們簡單認準巢穴位置後,很快就會著手營建巢穴,過上三五天,就能造出不少蜂脾。
事實上,早上收進石窟的蜂群,安定下來的速度也很快。
沒過多久,就有蜜蜂飛出來認巢,在周邊盤旋飛舞,進進出出。
這可把馮曉萱嚇了一跳,她以為蜂群要逃跑,趕忙提著裝滿細泥巴的提籃守著,打算等蜜蜂大量飛出的時候,學著宋陽的樣子把它們逼落。
結果,蜂群一直在蜂巢周圍縈繞,一個多小時後,開始有蜜蜂從外麵帶著花粉歸來,這表明蜂群已經穩定下來。
宋陽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將杜仲種子播種下去。
接下來的幾天,他就一直守著蜂群。
去年飼養的蜂群分出了十多窩,又從山裡飛來了二十來群蜜蜂,轉眼間,崖壁上的那些石槽裡,就隻剩下三四個還空著了。
如今,真可謂是蜂群滿石崖。
眼瞅著離分蜂期結束還有好些日子,宋陽尋思著不能浪費這些過往的蜂群。
於是,他從山上砍來幾棵大樹,用鋸子將其鋸成六七十公分長的小段,再一分為二,接著用磨得鋒利的挖鋤將其掏空,趕製出一批土蜂桶。
在宋建國的協助下,經過四天的努力,又製作出十多個蜂桶。
他們用柴火燒炙蜂桶內壁,再用砂紙簡單打磨,然後烤上蜂蠟。
還沒等蜂桶完全乾燥,就趕忙送往盤龍灣和青溝的山石上架設起來。
也不知道這些臨時加工出來的土蜂桶,會不會有蜜蜂入住。
到了傍晚,院子裡的獵犬突然狂叫不止。
正在吃飯的宋陽聽到動靜,出門看了一眼,發現來的是張晨軒,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
但人既然已經來了,總不能拒之門外。
宋陽端著碗去打開院門,張晨軒隔著院門一看到宋陽,便滿臉堆笑地說道:“兄弟,我今天上山,在山裡一座廢棄的老屋裡,發現了一群倉蜂。你這段時間不是一直在收蜂嘛,我來領你去收。”
喜歡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