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今天來鎮上,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辦,就是買月餅。
今天是中秋佳節。
在這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月餅稱得上是奢侈品,隻有到了中秋節,供銷社才會供應月餅。由於物資供應不夠充足,月餅的數量十分有限,往往得費一番周折,用上糧票才能買到。
而且在此之前,還需要憑專門的糕點票或者餅乾票才能購買。
如今市場上的月餅種類屈指可數,主要有自來紅、自來白、提漿等。提漿月餅製作相對簡單,僅用麵粉、糖漿、麻油等調和而成。
宋陽也記不清如今供銷社裡月餅的具體種類。
他手頭還算寬裕,馮曉萱收購野味時,常有獵人想用野味換糧油布票,他近水樓台,打個招呼就能換到。
兩人吃完抄手,宋陽陪著馮曉萱來到鎮外路邊,等待運送青杠木炭的馬車。
在這個年代,人們還不興排隊購物,每次供銷社開門,大家就一窩蜂地往裡擠,誰先擠到櫃台前誰就先買,全看售貨員的心情決定先賣給誰,現場總是亂哄哄的。隻有當吵鬨聲實在讓人煩躁時,售貨員才會大喊一聲:“排隊!”
所以,宋陽此刻並不著急,距離供銷社開門還有一段時間,完全可以先把東西交接好再去搶購。
雖說月餅供應量有限,但也不至於一下子就賣光,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還有不少人選擇在家自己做些蒸糕,或者做一頓稍豐盛的飯菜來過節。
這次宋陽打算買的月餅、糖果等東西不少。
他準備給師傅李乘風送一些,再給上輩子教他竹篾編織的篾匠師傅也送點,王嶽家自然也不能落下,當然,寧家父子三人的那份也必不可少。
送木炭的人來得比較晚,馮曉萱把收到的野味交給他後,也不急著回去,興致勃勃地跟著宋陽往鎮上的供銷社跑去。等他們趕到時,門口已經聚集了三四十人,還有不少人正從鎮裡的各個方向趕來。
正好趕上供銷社開門,宋陽和馮曉萱把背簍往旁邊一放,立刻跟著人群往裡擠。
擁擠中,宋陽突然感覺自己手裡被塞進一隻柔軟的小手,低頭一看,正是馮曉萱的。
他心裡一暖,趕緊緊緊握住,帶著她一起往前擠。
這場景就像在公交車上被擠得雙腳離地,喧鬨嘈雜,宋陽甚至開始懷疑,難道現在大家都這麼有錢了嗎?
但實際上,他心裡十分享受這種感覺,尤其是身後的馮曉萱緊緊貼在自己背上,每一次不經意的肢體觸碰,都讓他心潮澎湃。
好不容易擠到櫃台前,宋陽一看,發現今年的月餅種類竟然比以往豐富。
在他的記憶裡,前兩年的月餅大多是瓜子仁、青紅絲和芝麻等餡料。
那時,能吃上一塊在未來並不太受歡迎的“五仁月餅”,就能讓周圍的人羨慕不已。
如今,櫃台上擺放的月餅仍以青紅絲餡料居多。
青紅絲,從名字就能看出,是青色和紅色的絲狀食材,叫“紅綠絲”或許更為貼切。
它其實就是將橘子皮洗淨後切成細條,再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浸泡,讓橘子皮變得更硬、更有嚼勁,直到清洗後嘗不出苦澀味,然後一部分染成紅色,另一部分染成綠色。
在食用色素還不發達的年代,通常用紅曲米和菠菜汁來染色。
最後加糖醃製、曬乾,就成了糕點中常見的青紅絲。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很多糕點裡都有青紅絲的身影,比如芙蓉糕、麻花、千層油糕,甚至連元宵都曾有過青紅絲餡的。
單看製作過程,青紅絲算不上什麼珍饈美味,不過是糖醃的橘子皮,再難吃也差不到哪兒去。
在人們很少能吃到甜食的歲月裡,它依然是許多孩子的心頭好,畢竟還有很多人連這個都吃不上。
但在後來,青紅絲卻成了不少人童年的“噩夢”。
原因隻有一個,很多時候吃到的青紅絲根本不是橘子皮做的。
橘子皮雖不是什麼名貴東西,但橘子並非一年四季都有,工廠總不能因為沒橘子就停工。
於是人們發現,除了橘子皮,西瓜皮、蘿卜皮、冬瓜皮、芥菜等許多原料染色後都能做成青紅絲,製作工藝大同小異。
尤其是在物資沒那麼充裕的年頭,五仁月餅裡的堅果沒多少,青紅絲卻必不可少,很多人的童年“噩夢”就此誕生——“配色豔俗”“一股塑料味”“永遠都咬不動”,這是在物資充裕、手頭有錢之後,人們對青紅絲的評價。
大概唯一的好處就是,青紅絲、冬瓜條加上大塊冰糖,月餅餡料特彆足,質地又硬,一塊月餅能啃上半天。
讓宋陽驚喜的是,今年除了五仁月餅,居然還有蓮蓉、豆沙這樣的“高檔貨”。
他也不含糊,一下子花了十三塊錢和相應糧票,把五仁、蓮蓉和豆沙等比較好的月餅都買了一些。
當然,那種小盆大小的豆沙餡蕎麥月餅也沒落下。
一家人圍坐桌前,這樣的大月餅才最有過節的氛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家裡有幾口人,就把這個圓圓的大蕎麥月餅均勻分成幾塊,一人一塊,完美詮釋了一家人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好不容易買到月餅,宋陽一轉身,就看到馮曉萱俏生生地昂著頭,精致的小臉上滿是汗珠,這一番擁擠讓她彆有一番韻味。
擠進來買東西已經費儘周折,想要出去更是難上加難。
尤其是馮曉萱,絲毫沒有轉身往外走的意思,隻是笑意盈盈地看著宋陽,緊緊抓著他的手。
裡麵的人出不去,外麵的人進不來,吵鬨聲越來越大,銷售員終於忍不住大聲吼道:“全都給我出去,排隊!”
宋陽等的就是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