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初霽,宋陽閒坐在家中,燒了壺滾燙的開水,沏上一杯香茗,坐在溫暖的壁爐旁,翻看著彭世文留下的關於珍稀動物和山林野物的研究資料。
隨著閱讀的深入,那些奇妙的動物習性和生態環境,讓他不禁沉浸其中,覺得趣味盎然。
而馮曉萱卻一刻也閒不住,她把家裡儲存的黃豆倒在簸箕裡,嘩啦嘩啦地仔細翻揀著,將混在其中的雜物和黴爛乾癟的豆子一一挑出。
她打算用這些優質的黃豆製作美味的豆豉。
中午時分,宋建國和王靜雅並未回家,想必是去了鄰居家或者親戚家中用餐。
“小陽,開門!”午後,屋外傳來宋軍的呼喊。
宋陽放下手中的書本,快步迎出門外。
隻見宋軍和李嘉怡趕著一輛牛車停在院門口,車上裝滿了紅薯、幾袋玉米,還有一些南瓜和豆子。
他滿臉疑惑,開口問道:“哥,你送這些糧食過來做什麼?”
宋軍手持竹條,輕輕抽打了一下水牛的屁股,吆喝一聲,水牛拉著木輪牛車緩緩駛進院子。“這是爸媽分到的糧食,我給你們送過來。”
“是爸媽讓你送來的?”
“不是。”
“不是說好了,今年的糧食都歸你家嗎?你趕緊拉回去。”宋陽說著,上前拉住了牛韁繩。
“小陽,其實我和你嫂子想了很久,我們覺得什麼都往我們家分,這樣不太合適。”
“這有什麼不合適的?我有辦法弄到糧食,手頭也比你們寬裕,你們不用擔心我。”宋陽堅持道,“你們家更需要這些。”
這時,李嘉怡麵露愧疚之色,說道:“小陽,嫂子以前對不住你,私下裡沒少勸你哥,在分家的時候多爭取些東西……這件事,我和你哥商量過了,都覺得那樣做不對。
要不是你,我們哪能有那幾百塊錢?又怎麼能這麼輕鬆地住上新房?再說,爸媽一直跟著你們生活……
以前是嫂子做得不好,反而是你處處照顧我們,給家裡送好東西,在兩個孩子身上也花了不少錢,現在還幫你哥找了工作……”
“嫂子,彆說這些了,分家不分心嘛。雖然分了家,我可從沒把你們當外人。東西拉回去,我這兒真的不缺。”
宋陽心中一暖,覺得之前為哥哥一家所做的一切,都變得無比值得。
“我知道你這兒不缺,但這些糧食你必須收下,這是爸媽那份,你們就算拿去喂豬、喂狗、喂雞都行。
要是拉到我們家,我們心裡也不安,我就怕你哥送過來,你以為我不同意,所以才專門跟來的,你要是不收,我們心裡過意不去!”
李嘉怡言辭懇切,“就連兩個孩子都在問,為什麼不給幺爸、幺媽和爺爺奶奶分糧食……我們總不能還不如孩子懂事吧。”
聽到外麵的交談聲,馮曉萱也從屋內走了出來。
聽著三人互相推讓,她不禁笑了起來:“你們再這樣推來推去,反倒生疏了,陽哥,嫂子說得對,家裡喂牲口都需要糧食,就留下吧。”
見馮曉萱都這麼說,宋陽點了點頭:“那就把車趕到倉庫去吧。”
於是,宋軍和李嘉怡將牛車趕到倉庫,幫忙把紅薯、玉米、南瓜和豆子都搬進倉庫存放好。
宋建國是全勞力,王靜雅的工分也不少,換來的玉米有六袋,紅薯也有三四百斤。
彆看水牛行動慢吞吞的,力氣可不小,這些東西一趟就拉回來了。
兩人還要回去拉自家分到的糧食,搬完東西後,便匆匆趕著牛車回村子了。
看著宋軍兩口子遠去的背影,宋陽長舒一口氣:“今天真讓我意外。”
“就該這樣才像一家人,不然我總覺得彆扭……以後去弄糧食的時候,多弄點米麵給大哥家送去,我們這兒天天米麵不缺,他們家還舍不得,天天吃紅薯粉和玉米糊呢。”馮曉萱微笑著說。
宋陽看著她,問道:“你這麼想得開?”
“我是那種不講理的人嗎?”馮曉萱反問道。
宋陽笑了笑,關上院門,摟著馮曉萱的肩膀,一起回屋。
石河子村四十多戶人家分糧,事情繁雜,宋建國和王靜雅回來得很晚。
宋陽和馮曉萱做好飯,一直等著,直到老兩口回來,才一起吃飯,他們順便把哥哥嫂嫂送糧食的事說了一遍。
“這小子總算有點良心!”宋建國和王靜雅相視一笑。
讓他們更為欣喜的是馮曉萱的態度。王靜雅饒有興致地問她:“閨女,你真這麼想?”
馮曉萱點頭道:“媽,我說的是真心話,以前村裡教我們識字的知青說過,任何家庭,隻要有一個認知狹隘、個性強勢又自私的人,對這個家庭來說,一定是場災難。
他有本書,上麵有句話我記得很清楚:男為天,天行健,自強不息;女為地,地勢坤,厚德載物。男人在家有涵養,這叫天清,女人在家不發脾氣,這叫地寧。
天不清,對家庭是傷害,地不寧,對家庭是災難,男人領妻行道,女人助夫成德,陰陽結合,才能天長地久,我覺得這話特彆有道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