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又開始爭論誰先誰後。
接連幾天,把隊上幾個領頭的人折騰得疲憊不堪,無論怎麼商量,總有人挑出各種問題。
最後隻能少數服從多數,勉強拿出了一個方案。
最後決定按照地塊的產量分等級進行分配,比如說,一丈地能產多少斤糧食,對應相應的等級,這樣就解決了肥瘦地的問題。
先分田,再分地,至於地塊遠近,通過抓鬮的方式決定,全憑運氣。
宋建國等人帶著村民,又忙活了三天,重新測量了石河子村所有的田地,統計了全村人口,算出平均每人應得多少產量的土地後,再次在場子上進行抓鬮。
抓鬮一共分三次。
第一次抓的是順序鬮,目的是確定分田的先後順序。
為此,宋建國按照戶數製作了相應標有數字的鬮,為了防止有人多拿,還專門讓人拿來兩個搪瓷碗,把這些數字鬮放進碗裡,像搖骰子一樣充分打亂,然後又拿來筷子,讓一個個戶主排隊,用筷子去夾鬮。
這個辦法,連宋陽都不禁對宋建國豎起大拇指,順序打亂後,誰先誰後全靠運氣,也就沒人再爭搶了。
“老漢,你咋想到用大碗裝鬮,用筷子抓鬮這個辦法的呀?”宋陽半開玩笑地問。
宋建國深吸一口氣,說道:“田地、筷子、碗,這些可都是咱們吃飯的家夥啊!”
這句話,讓宋陽感觸頗深。
宋陽家的鬮是宋陽去抓的,運氣還不錯,打開數字鬮一看,他排在第八位。
等確定了順序,接下來就是抓田的鬮。
村子地處深山,水田數量有限,旱地居多。
但誰不想能多吃上幾頓香噴噴的大米飯呢,又怕分得不平均,於是決定水田和旱地分開來分。
遠近依舊是抓鬮決定,抓到遠的就去遠處挑地,抓到近的就在近處選地。
反正按照產量分配,那時候肥料稀缺,分到地多的肯定是瘦地,產量自然就少;地少的則是相對肥沃的,產量較高。
但宋陽心裡明白,好土地都是靠人養出來的,隻要舍得下功夫,多弄些農家肥和山上的腐殖土,三五年時間,瘦地也能變成好地。
他反倒希望自己能分到瘦地,這樣麵積會大很多。
沒錯,他要的就是土地麵積。
宋陽第八個開始抽田,運氣不太好,抽到的是最遠的田,一家人也就十丈那麼一小塊。
不過,輪到抽旱地的時候,宋陽運氣倒是不錯,地就在盤龍灣對麵,出村大路的上邊,是瘦地。
家裡加上孩子一共五口人,宋陽挑了兩塊相連的瘦地,麵積大概有十二畝左右,牛車能直接開進地裡,十分方便。
不過,按照之前和宋軍商量好的,老兩口的地,其中一人的要分給宋軍,所以宋陽實際到手的,隻有九畝左右。
和其他一心想著挑好地的人家相比,宋陽的土地麵積居然是村裡最大的,彆的人家也就四五畝,人口少的隻有兩三畝。
不少人都在說宋陽運氣差,分了最遠的田和最瘦的地,宋陽隻是笑笑,他心裡清楚,要不了幾年,那片旱地就會成為彆人羨慕的對象。
他尋思著,要是自己能想辦法弄點化肥,到了明年,產量肯定能讓人眼紅。
花了兩天時間,田地總算分完了。
接下來,就輪到村裡養的牛和羊了。
這事兒倒簡單,直接估個價格,有能力的人家就單獨買,沒能力的,通常是兩三家人湊錢合買一頭耕牛,輪流放養,輪流使用。
宋陽自然是自己買了一頭對犁耙和拉車都很熟練,且剛剛換牙的水牛。
至於羊,價格相對便宜,宋陽挑了七隻品相好的母羊,他心裡盤算著,隻要有公羊,要不了幾年,就能發展成一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