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你看看那幾個樹樁……”
宋陽帶著王嶽走到樹樁旁,“這個樹樁靠近地麵的部分,會有這種白色或淡棕色的菌絲,揭開樹根的皮,能看到有黃白色的漿液滲出來。”
說著,他用手中的中藥鋤鏟掉樹樁根部的樹皮,果然有黃白色的漿液流了出來。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說:“有的樹樁腐爛後會出現黑褐色的橫線裂紋。長有野生茯苓的樹樁周圍的地麵,常常會有白色或淡棕色的菌絲,或者是菌絲膜狀物。
小雨過後,這片有茯苓的地方,地麵乾燥得比較快,有些不長草的地方還會出現龜裂,敲打地麵能發出空響聲。
要是用削尖的木棍插入地下再拔出來,要是發現木棍的中上部有芋狀塊物,或者頂端沾有茯苓的粉末,那下麵肯定就有茯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宋陽詳細地介紹著,帶著王嶽在鬆樹根腳和幾個腐爛的樹樁周圍,一樣樣地講解判斷這裡是否生長茯苓的方法。
“你隻要記住這些特點,以後就會找茯苓了!”
王嶽四處轉了轉,自己也嘗試著觀察了一番,記住這些特征後,他問道:“咋沒看到藤子呢,我之前見有人挖回來的,那可是有藤藤的呀!”
宋陽笑了起來,“你說的應該是土茯苓,那種東西有藤,還會開花,但我跟你說的是茯苓,這是一種菌類。
另外還有一種叫豬茯苓,功效和茯苓有點相似,模樣長得跟豬屎差不多,也是菌類,喜歡長在楓樹的根腳,你可得分清楚了,它們不是同一種東西!”
說完,宋陽放下蛇皮袋子,拿起藥鋤,在樹根腳開始刨挖起來。王嶽也找了個長有菌絲的腐爛根腳,跟著刨挖。
沒過多久,宋陽從地下挖出一個七八斤重的大茯苓,王嶽也挖出一個三斤左右的。
“這個頭可真大!”王嶽驚訝地說道。
宋陽點點頭,“茯苓一般是扁圓形的,有些形狀也不規則,大小不一樣,重量有的隻有幾兩,有的能長到十多斤,沒什麼好奇怪的。”
兩人就在這片不大的地方刨挖了大半個小時,又找出六個茯苓,加起來得有二十來斤。
就這幾個茯苓,送到收購站,就能賣三十多塊錢。
見王嶽把自己刨出來的茯苓都抱過來往宋陽的蛇皮袋裡放,宋陽不禁說道:“嶽哥,你挖出來的就自己裝著,往我袋子裡塞乾啥呀?”
“每天上山,你教我那麼多東西,那可都是錢啊!再說了,這又不是我自己找到的。”王嶽笑著說,“我都曉得方法了,還怕以後找不到嘛?”
王嶽學東西的時候很認真,也一直記著宋陽對他的好。
宋陽笑著搖搖頭,接著說道:“這片馬尾鬆林子麵積不小,樹木看著都挺大,是個有些年頭的老鬆林。
既然這裡有茯苓,林子裡麵應該還有。今天咱們就不去彆的地方了,就在這片林子裡找茯苓。
去向陽的坡麵找找,那裡的土比較疏鬆,砂質土的地方茯苓可能會多一些。”
“行嘞!”
兩人隨即分開,各自開始搜尋。
沒過多久,王嶽就在十多米外的草坡上有了發現,興奮地叫了起來。
到下午三點多的時候,兩人都找到了不少茯苓。
宋陽又發現了兩片有茯苓的地方,大大小小又弄到三十來斤,王嶽運氣也不錯,找到了二十來斤左右。
眼看時間差不多了,兩人收拾好東西,帶著獵狗踏上歸途。
“回去以後,把這些茯苓清洗乾淨,儘量彆弄破了。然後找個通風的地方,不要直接放在地上,在下麵墊些稻草,把茯苓堆在一起陰乾。每天都要翻一下,這個過程叫發汗,大概七八天就能乾透,這樣更容易保存。”
回去的路上,宋陽簡單地給王嶽講了茯苓的處理方法。
采藥可不隻是從山上挖回來就完事了,還得知道基本的初加工和保存方法,有時候,加工的過程比采挖還麻煩。
喜歡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