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東腳步輕快地來到牛車近旁,伸手穩穩扶住自行車,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對著宋陽說道:“嘿,我老遠瞧見你,就想著過來跟你嘮嘮。”
“咋啦,李哥,是不是有啥事兒?”宋陽好奇地問道。
李衛東微微歎了口氣,緩緩說道:“上頭有領導下來考察了咱這的情況,回去後就下達了指示,打算新建幾所鄉村小學。
好解決下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早些年還有知青在,能督促下孩子們讀書,可現在……”
李衛東無奈地搖了搖頭,繼續說道:“咱這山裡太過偏遠,道路崎嶇難行,大家住得又分散,壓根沒什麼人願意來這教書,都覺得條件太苦。
要是讓孩子們去長溝裡大隊的學校念書,有些孩子住得實在太遠,得走上十多裡路,好些乾脆就放棄讀書了。而且那邊學校規模也小,容納不了太多學生。”
宋陽一聽,心中頓時一喜,趕忙追問道:“那這些學校打算建在哪些地方呀?”
李衛東輕輕揮了揮手,趕走落在手背上的蒼蠅,說道:“還在研究規劃當中呢,但可以確定,你們石河子村會建一所。
石河子村有四十三戶人家,東邊黑潭子村有六十多戶,西邊蒲垌村有七十多戶,三個村子加起來,差不多有一百八十多戶人家,適齡讀書的孩子可不少。
雖說你們村戶數最少,不過位置處於另外兩個村中間,到兩邊距離都差不多,綜合考慮,選在你們村是最合適不過的。”
宋陽暗自回想,上輩子確實建了小學,隻是校址被戶數最多的蒲垌村爭取去了。
上輩子他出去放羊時,曾遠遠望見過那所小學,就是一棟兩層的磚房,有六間教室,側麵還有三間供教師住宿和辦公的屋子。
從石河子村翻山越嶺去那所小學,大概有四五裡地,得翻過三個山頭,黑潭子村的孩子去讀書則更遠,有七裡地,但也比去長溝大隊的學校近多了。
當時,是一對從鎮上小學調過去的夫妻,帶著四五個民辦教師管理著那所小學。
石河子村的會計李華就是其中一位民辦教師,剛開始每月工資也就二十來塊錢,比正式教師低不少。
他們也就是識些字、會點算術,教孩子也隻能邊學邊教,尤其是新推行的拚音讀音法,可讓他們頭疼了好一陣子,教學水平著實不怎麼樣。
而這輩子,小學居然選址在石河子村,上頭想必有彆的考量。
正想著,就聽李衛東接著說:“這次洪澇災害,你們村的安全防範工作做得最到位,村裡幾個帶頭人,也是實實在在為大家著想……
之前有人提議把學校建在人最多的蒲垌村,後來社長提議建在你們村,把實際情況一擺,大家也就都沒意見了。
要不是你們,好多村子、好多人都得遭殃,公社和下遊一些地方,都不知道得遭受多大損失。”
宋陽心中暗道:果然如此……這應該就是選在石河子村的原因。
不管怎樣,這都是件大好事,以後村裡孩子讀書可就方便多了。
雲梅早就到了上學的年紀,再過幾年,自家孩子也要上學了。
宋陽上輩子一直沒能走出大山,雖說這輩子依舊選擇在山裡打拚,但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自家孩子能走出大山,去外麵廣闊的世界開開眼界。
“啥時候動工建學校呀?具體選在哪個位置呢?”宋陽急切地詢問。
“學校環境得選安靜點的,地方也要寬敞些,還得兼顧另外兩個村子,目前就考慮了這些,還沒完全確定下來。估計得等翻過年,反正下半年招生的時候,必須得建好!”
“那時間還早呢!”
“我把你叫住,是想問你,有沒有興趣當民辦教師?
我了解到,你小學畢業,還跟著以前的知青學了不少知識,也讀了不少書,教小學應該沒問題。
邊教書邊學習,以後轉正了,也算有個鐵飯碗,還受人尊敬……總不能一輩子都靠攆山采藥過日子吧!”
原來是這麼回事!宋陽心裡明白,李衛東這番提議是出於真心,想幫他找個安穩的工作。
在自己村子裡教書,既能工作又能顧家,乾上幾年,退休後還能領退休金安享晚年。
在這個年代,當教師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隻是……宋陽笑著對李衛東說道:“李哥,謝謝你,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不過我已經有自己的打算了!”
李衛東微微一笑,說道:“沒事兒,其實我剛開口的時候,就覺得你大概率不會答應,你是個有想法、有乾勁的人,能成事……行吧,既然你不想局限在這,那就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接著說:“要是你身邊有覺得合適的人,也可以跟我說,會優先考慮。行了,我還有事兒要忙,先走啦!”
說完,李衛東推著自行車,轉身朝公社大院走去。
宋陽也趕著牛車往回走,他看了眼身旁的王嶽,問道:嶽子哥,你想不想當民辦教師呀?”
王嶽想都沒想,直接搖頭說道:“算了吧,讓我看看小人書還行,教書育人我可乾不了。
那純粹是誤人子弟,還是讓更合適的人去做吧!再說了,我可不覺得當老師能比跟著你強!”
宋陽笑了笑,沒再多說什麼。他心裡琢磨著,那個想當老師混日子的馮啟亮願不願意來,如果願意,倒是可以推薦一下。
不過,畢竟是在山村裡,和縣城沒法比,萬一他真來了,會不會耽誤他的前途呢?
隻能等有機會問問馮啟亮的想法再說了。
喜歡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