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一家人的生活,就像上了發條的時鐘,一刻不停地忙碌著。
冬雪消融之後,他們便一頭紮進了各種農事當中。
先是精心地把杜仲樹苗、金銀花樹苗悉心栽培到台地裡,隨後又馬不停蹄地幫著宋軍,將那些扡插成功的大葉茶苗,一一移栽進茶園。
僅僅是植樹這一項工作,全家人早出晚歸,就耗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
宋陽的藥園和宋軍的茶園,規模都不算大,但他們也不著急,想著以後有的是時間,抽空慢慢拓展就好。
等植樹的事兒告一段落,宋陽找來了王嶽、甄淩峰以及村裡十來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
他們一同前往山上,將之前就看中、後來因山體滑坡而歪倒的那棵大銀杏樹挖了出來。
大家齊心協力,仔細地修整了它的枝葉和根係,然後十幾個人喊著號子,合力把這棵大樹抬到了盤龍灣,種在了院子裡。
就為了這棵銀杏樹,從刨挖、修剪,再到搬運和栽種,十幾個人整整忙活了三天。
這些人都是平日裡和宋陽玩得極為要好的朋友,宋陽要給他們工錢,可沒一個人肯要,隻說讓宋陽在這三天裡,好酒好菜招待就行。
他們實在想不通,宋陽費這麼大勁,弄這麼一棵被修剪得七零八落的銀杏樹栽到院子裡,到底是圖什麼,而且都懷疑這樹能不能栽活。
宋陽自己心裡也沒底,畢竟為了把樹搬運出來,不得不對它進行大幅度的修剪。
看著沒剩幾個枝杈的銀杏樹,在眾人用繩子牽引下,緩緩在提前挖好的大土坑裡扶正,他心裡也直犯嘀咕,不知道這樹還能不能熬過這一關。
沒辦法,隻能先把泥土填好,踩實後,用四根粗壯的撐杆把樹穩穩撐住,再澆上定根水,剩下的就隻能看後續情況了。
這可是愈發少見的古銀杏啊,一旦成活,待到枝繁葉茂之時,金秋季節一到,那滿樹金黃,絕對是院子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而且在後世,一些有錢人家即便願意出大價錢,也不一定能弄到這麼一棵古銀杏種到自家院子裡。
當然,宋陽種這棵銀杏,可不是為了以後賣錢,純粹就是想讓自家院子變得更美觀,同時也是為未來做些準備。
畢竟選擇盤龍灣,可不單單隻是為了種點藥材,他心裡還謀劃著更長遠的發展呢。
接下來的日子,一家人又開始忙碌於往田地裡搬運農家肥。
多虧了家裡養的牛、羊和豬,積攢下了一大堆農家肥。
在這個年代,農家肥可是肥田的寶貝,養牲口的好處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
好在田地離得不遠,搬運農家肥這事兒,主要由宋建國負責。
每天早上,他就趕著牛車,往地裡拉上四趟農家肥,下午則忙著去放羊。
宋陽、馮曉萱和王靜雅呢,則負責把年前王靜雅從山上摟回來,堆在田頭地腳的腐殖土,均勻地撒到田地裡。
等這些事兒全部做完,半個月又過去了。
之後,宋陽專門跑了一趟鎮上,給杜春明送了些好處,杜春明答應,等肥料分配下來的時候,想辦法給宋陽弄六袋化肥。
自家的土地肥力太差,雖說往裡麵施了不少腐殖土和農家肥,但這些土肥的肥力釋放緩慢,得經過三四年不斷積攢,土地才能慢慢肥沃起來。
今年要是想讓糧食產量有所提升,就隻能指望這六袋化肥了。
好在這個時候的土地,還沒遭受過大量化肥、農藥的過度侵蝕,隻需施用少量化肥,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宋陽相信,有了這六袋化肥,哪怕是自家的瘦地,今年也能有個不錯的收成。
畢竟去年洪澇過後,吃了連續三個月的救濟糧,今年得還上,另外公糧也得按時上交,這需要的糧食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