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目的地後,宋陽先處理了金石濤排出的穢物,將其妥善掩埋,隨後才邁向金石濤之前查看的那片草地。
他打開手電筒,湊近仔細查看。在幾棵闊葉樹下的山石地麵上,雜草叢中,確實有幾株金石濤先前隨手揪來的植株。
這些植株形態各異,一根獨莖向上生長,有的能長到尺許高,莖上還分出不同數量的杈。
他看到有兩個分杈的,三個分杈的,四個分杈的,甚至還發現了一棵有五個分杈的植株,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幼小的,僅僅長出幾片葉子,完全被雜草遮掩著,不仔細看很難發現。
那棵五個分杈的植株最為顯眼,它的莖稈比筷子還要粗壯一些,也是長得最高的。
其他植株大多隻長出一朵傘形花序,白色中略帶淡黃色的小花還未枯萎,而這棵大的植株花朵已經凋謝,結出了半個米粒大小的青色種子。
宋陽越瞧越覺得,這些植株很可能就是在山裡遇到的采藥人所提及的崹參。
他曾向李乘風打聽過,描述的形狀大致就是如此。
這崹參講究的是年份,顯然,那棵五個分杈的,年份極高,十分罕見,必然是極為值錢的寶貝。
不管怎樣,先挖出來再說,畢竟還不能完全確定。
采挖這東西可有不少講究,又是要拴紅繩,又是得定支架,還得用骨頭製成的光滑簽子小心翼翼地刨挖。
這些流程,宋陽在視頻裡倒是看過,和長白山采挖人參的方式並無太大差彆。
可他手頭什麼工具都沒有,也就顧不上這麼多講究了。
說到底,不就是儘量保證根須完整嘛。
他可不相信什麼人參娃娃會跑之類的說法,小心謹慎些應該就沒問題。
宋陽從身上抽出隨身攜帶的小刀,又找了根筆直堅硬的乾樹枝,簡單削成簽子模樣。
他決定先從一棵三個分杈的植株入手,就當練練手。
他用嘴巴叼著手電筒照明,整個人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理著雜草和泥土。
要是這真的是崹參,那可千萬不能讓它破皮,就如同珍貴的皮毛破了會大大貶值一樣,崹參破皮後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他操作得格外小心細致,花費了好幾分鐘時間,終於完整地將那棵三個杈的植株采挖出來。
這裡的腐殖層既深厚又鬆軟,倒也沒費太大的力氣,沒有他想象中那麼困難。
隻是在夜裡乾這種事,照明成了個大難題,嘴巴咬著手電筒,沒一會兒腮幫子就酸得不行,口水也止不住地流。
但一想到這東西可能帶來的豐厚收益,宋陽還是咬著牙耐心堅持了下來。
差不多過了一個小時,他又是趴著又是跪著,總算是把那些個頭稍大的植株都挖了出來。
其中,莖稈上有三個分杈的有五棵,四個分杈的有三棵,而五個分杈的,他擴大了周邊搜尋範圍,最終隻找到一棵。
倒是那些兩個分杈和沒有分杈的植株,數量還不少,零零散散加起來,少說也有二三十棵。
宋陽有一種感覺,仿佛這棵五個分杈的植株,是其他植株繁衍的源頭。
采大留小,這是上山采藥的老規矩,宋陽自然不會想著把所有植株都采光。
如果這些真的是崹參,那即便隻有兩個分杈的也有一定價值,等以後有機會再到秦嶺大山裡來采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