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安昊寧的奇葩理解,一直在他頭頂盤旋的小金龍,抬起龍爪狠狠地抹了一把自己的臉,一臉的生無可戀。
“等這次回去,你抓緊時間補一下宇宙中的常識。就你這知識水平,以後進入宇宙,想給人出苦力都沒人要。”
他莫名有種帶孩子的疲憊感。
過了一會兒,聽完金龍的講解,安昊寧才明白,自己異想天開的有多麼離譜。
安銘遠他們的衰老,並不隻是簡單的生理指標問題。在熵增遊蕩者的影響下,他們受損的是無形無質的生命力,甚至連靈魂都受到了損傷。
單單使用信息菌為他們修補肉身,不能說完全沒用,卻隻能說是治標不治本。
幻想破滅的安昊寧,喪氣了片刻,又重新振作起來。將金龍破譯出來的海量相關資料通讀一遍後,安昊寧對於信息菌有了一個較為全麵的了解。
不再耽擱時間,他的靈魂力蔓延而出,從湖中攝取出一團液滴,開始了自己的研究與實驗。他以靈魂力為媒介,將自己的意誌和眾多信息菌相連接。
最開始,他隻是靜靜的觀摩這些信息之間的交互過程。漸漸的,他開始嘗試修改其中的部分數據。
起初他的修改過程並不順利,這些信息菌要麼根本讀不懂他輸入的指令,無動於衷。要麼識彆到了,就開始已讀亂回。
不是生物結構崩潰,直接掛了,就是發生各種稀奇古怪到連金龍都看不懂的變異。
甚至有一團液滴,不知怎麼就長出了牙齒與肌肉,朝著安昊寧就咬了過來。
對此,金龍也再次表示安昊寧真是個人才。
不知實驗了多久,反正那一泓湖水,在他第一次成功編程時,水位線的下降已相當明顯。
他消耗的液體量,如果用來強化超級戰士,足夠創建出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
看著安昊寧這敗家行為,金龍也不由得暗自感歎:這樣的消耗速度,放在宇宙的中小勢力中,他怕是早被打死了。
這時的安昊寧完全沉浸在數據的世界中,過去他從未想過,所謂的生命體,本質上其實也算是一種精密的機械結構。
除了意識和靈魂無法量化以外,一切的生理活動,隻要找對方法,都是可以進行乾涉與修改的。真正的丹藥,便是承載這些操作信息的媒介之一。
他將注意力重新凝聚在一團信息菌上,操作還不太熟練的他,在借用了一部分單兵甲的運算能力後,為麵前的菌團,編入了一條全新的信息指令。
菌團的活性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下降,一切的生命活動,都在加速的過程中走向衰亡。
安昊寧並沒有掌握熵增法則,他隻是用編程的方式模擬出了近似的效果。
看著奄奄一息的信息菌,他強行終止了衰亡指令的執行,同時利用信息節點的模擬能力,對壽元丹的信息結構,進行無實物推導。
每當他覺得有希望成功時,他都會將數據模型放在菌團上進行實驗,並觀察菌團的反應。
他具體如何失敗,如何進步,無需多講。總歸不管失敗多少回,每一次的微調與完善,都總比上一次失敗時,更加接近成功。
這讓安昊寧發自內心的感到欣喜。
他這樣反複用試錯的方式積累經驗,相較於宇宙中那些正統的丹道學習方式,或許顯得有些粗笨。但在故裡星這種條件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機會已是十分難得。
遙望著湖岸邊的星空,周正的思緒有些飄忽。自從東南州超管局接到星空的消息,他們這支善後隊伍來到這裡已經幾天了。
回憶起自己等人剛剛抵達這座遺跡時的場景,那種心靈上的衝擊,至今仍然無法平複。
他們在實驗室中,看到了因為實驗被折磨的不成人樣的受害者。
也看到了昏迷的超凡生物,如何被從地下室中逃出的受害者們,或瘋狂或平靜地實施著各種各樣的報複。
他仍然記得,那名年僅十幾歲的女孩,是如何用石塊,一下又一下機械地砸著早已破碎的頭顱。那混合著藍色血液和淚水的稚嫩麵龐上,竟然一直帶著純真且開心的笑容。
他不知道該如何定義自己看到的一切,隻希望這樣的場景以後再也不會發生。
至於星空,從他們趕到遺跡到現在,就一直站在那詭異的綠色湖泊旁,不曾移動過,也看不出他到底在做什麼。
在星空沒有主動搭理他們之前,他們也不敢貿然上前打擾,隻是越發清晰的感受到星空的高深莫測。
這一切的插曲對安昊寧而言都無關緊要,在經過半個多月的修煉後,他離開了這座曾經屬於萬靈的遺跡。
在消耗了大量的信息菌後,他對於運用靈魂力進行信息編程的技術,總算是勉強入門了。
按照金龍的說法,以他目前的水平,放在宇宙中,或許可以參加一級煉丹師的考核,勉強達到了壽元丹的煉製標準。
但具體能練成什麼樣,金龍也無法給出準確的判斷。
公海上,安昊寧猶如散步般踏浪而行。看著廣袤的汪洋,聞著腥鹹的海風,他的腦海中,回憶著剛才聯係安瀟逸得到的消息。
好消息是繼安瀟逸之後,安銘遠也順利出院了。隻不過體能下滑嚴重,已發揮不出聖級巔峰的實力。
壞消息則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龔道林的狀況也在持續惡化。即便九州國的醫護人員嘗試了各種方法,這位準聖級彆的高手,生命體征還是一天天的衰弱下去。
依照目前的情況看,能否撐過一個月都是未知數。
雖說他和龔道林沒有私交,可龔道林落到如今這般田地,終究和他有些關係。如果龔道林因此丟了性命,他不一定會留下心結,卻一定高興不起來。
“就在這幾天,我準備開爐煉丹,還有什麼需要特彆準備的嗎?”
他這段時間,一直都在學習如何煉丹。壽元丹的煉製步驟,他也牢記於心。但為了最大程度避免疏漏,他還是有此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