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她很想繼續讀新的章節,卻更希望能看到韓成得到充分的休憩。
主仆二人正打算稍作歇息便離開,卻見幾個宮女抱著桌椅匆匆而來,準備送至韓成所居的偏殿。寧國公主瞧見這般情景,立即吩咐小荷上前阻止。
這些宮人見到大明嫡長公主,個個畢恭畢敬,連忙上前行禮問候。
寧國公主揮手示意她們起身。
“為何此時送來桌椅?”
“回稟公主殿下,乃是陛下親自吩咐,讓我們在此時送來,還特彆交代要送到偏殿內……”
父皇命人送的?
還特意如此安排?
這……父皇也太狡猾了。
寧國公主雖不知其中原委,但以她對父皇的了解,直覺認為此事定有蹊蹺。
“桌椅就暫且放在這兒,不必搬進去了,待會我會讓人處理。”
“公主殿下,可是……”負責運送的宮女猶豫著說道。
寧國公主再次擺手道:“無須擔心,這是我說的話,父皇不會責怪你們。
若父皇問起來,如實相告便是。”
嫡長公主發話,自是有恃無恐。
這些宮女再不多言,謝過寧國公主後便告退離開。
小荷接到了寧國公主的命令,心中略感驚訝。往常,公主並不喜歡在外頭讀書寫字,尤其是腿腳不便後,更是儘量避免出現在眾人麵前。今日不知為何,竟打算在樹蔭下細細品味韓公子的手稿。
小荷雖不解其意,但並未多言,匆匆趕往存放韓成作品的地方取回了它們。
寧國公主坐在樹蔭下,開始認真閱讀。南京城已建成多年,最初完工時,便從紫金山及其他地方移植了大量樹木。當時挑選的都是高大的喬木,如今這些樹早已適應新環境,長得鬱鬱蔥蔥。特彆是銀杏樹,每片葉子猶如小扇子般遮擋著陽光,為地麵帶來清涼的陰影。
偶爾有光線穿過層層疊疊的枝葉灑落下來,在她的臉龐和手裡的紙張上留下斑駁的光影。輕柔的風拂過衣擺,她長長的睫毛隨著呼吸微微顫動,展現出一種安寧而美好的姿態。
一段時間後,果然又有訪客到來。
與上一次不同,這次來訪的人攜帶的並非桌椅之類的家具,而是大量用於製作香皂的材料。
沉浸在話本故事裡的寧國公主,卻立刻抬起頭來。
很快,那些本應按朱元璋指示送往韓成所住偏殿的物品,全都被寧國公主截下,完全沒有派人送去。
隻要韓公子未醒,她便不允許任何人去打擾他。
處理完這一切後,寧國公主重新投入到話本的閱讀中。
...
朝堂之上,剛因朱元璋宣布免費兌換破損寶鈔而欣喜若狂的大臣們,此刻已完全不知所措。
看著端坐於龍椅上神情嚴肅的洪武帝,再想起他剛才提出的政策,眾人隻覺腦袋發脹。
自今往後,女子不得再纏足?
從宮廷到民間,所有女子均不得纏足?
新令頒布後,若有人繼續纏足,將被抄家?
為他人纏足者,一旦查實,將被處死?
耳邊還縈繞著朱元璋先前那充滿威嚴且殺氣十足的話語,文武百官皆感困惑。
不明白皇帝為何突然如此行事。
之前免費換鈔是好事,但這突如其來的禁令又是怎麼回事呢?
朱皇帝這個人素來喜歡突發奇想,可這事也太突然了吧?
纏足已有數百年的曆史,北宋時期就已經興起,但那時僅限於宮廷及少數富貴之家。普通百姓家的女兒無需纏足,因為她們要乾重活。到了南宋,隨著理學的興盛,纏足漸漸與貞潔觀念掛鉤。纏了足的女人不便在外奔波,從而避免了在外拋頭露麵的機會。拋頭露麵少了,與外界接觸自然減少,這也降低了私會的可能。
後來,纏足與否又跟社會地位掛上了鉤。即便容貌出眾,若是生了一雙大腳,未纏足的話,在旁人眼裡這便是缺陷。而那些雖不美卻纏了小腳的女子反而更顯魅力。南宋之後,元朝取而代之,雖然皇族不纏足,但他們並不禁止漢人女子纏足,甚至還加以提倡。
久而久之,不少蒙古女子也開始纏足,特彆是那些地位較高的。如今,纏足已成為一種常見的風俗習慣,纏足的女子多,不纏足的寥寥無幾。
由於放足者寥寥無幾,加之理學盛行,綱常倫理深入骨髓,那些未纏足的女子便顯得格格不入。
扭曲的審美觀念已然成型。
就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突然下達了這樣一道旨意,竟毫無半點征兆。
在這種狀況下,這些官員若是不感到困惑,那才真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