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畢,他去探望了馬皇後,在喂她服藥後,將事情經過告知於她。
馬皇後聽聞後,並未在此事上多加言語,也未勸朱重八罷手。
作為從亂世中陪朱重八一路走來的人,馬皇後深知輕重緩急。
她雖心懷仁慈,卻不盲目施善。
該果決時便要果決,否則,過度的善意隻會引發更大禍患,讓更多百姓受苦!
隨著朱重八命令傳達,及相關調度展開,整個南京城迅速被震動!誰也沒想到,朱重八會毫無預兆地下令,采取如此驚天動作!
“陛下,那幾個女真部落,往昔與我大明毫無瓜葛,何必要全然滅之?此舉恐違天和!”
“陛下,殺戮無端並不能解決問題。
更何況,那些女真部落還可爭取為己所用,共抗北元。
如此,豈不比儘殲更為妥當?”
一些文官站出來反對朱重八對建州女真實施嚴厲打擊。
朱重八聽後,臉色驟變,怒目圓睜:“朕就是要對他們這般殘酷對待!此事,無論誰勸都無濟於事!”
話語剛落,一股肅殺之意在朱重八周身擴散開來,讓人不由心中生畏。
看到朱重八立場堅定,眾人隻好作罷,然而忽然間,有個人的目光投向始終未曾發聲的朱標,不禁喜上心頭。
心中暗自懊惱:自己怎把太子給忘了!
太子仁義善良,若求到太子頭上肯定更有力效!
隻消請求太子,他必會出言阻止皇帝做出此等不義之舉!
“殿下,建州女真與我大明並無恩怨,眼下突派大軍前往進攻著實不合道理。
此舉是在發動不義之師。
會讓我國聲望受損,請殿下相勸陛下……”
一位官員向太子朱標求助,詳細說明利害關係。
此人的舉動讓那些希望阻止朱重八動武的人頓覺光明重現。
是啊!
怎麼就沒先想起太子呢?
太子一向以仁善著稱,避免過多屠殺。
以前的空印案以及胡惟庸案皆由太子負責辦理。
若是太子不管,則當今天子親自處理,那麼喪命或受連累之人必將更多!至少也會翻倍不止!
太子和當今聖上截然不同,聖上是從戰場上一步步走來的將領,而太子早年接受了正統儒家教育。
他胸懷仁孝理念,不會僅靠殺戮解決爭端。
此行動確實不合理且極不合道德。
太子斷不可能坐視不理!
隻要他們能說服太子回心轉意,再由太子向皇帝諫言,必然能力功阻止聖上的決定!
帶頭的人有了主意之後,其餘人也頓時醒悟過來。
紛紛望向朱標並開口表達各自看法。
“殿下,儘管出兵可以理解,但軍事畢竟關係國家存亡,牽涉生死存亡,理應慎重考慮!
建州女真此前從未與我大明有過仇怨,就這麼貿然派兵攻打顯然欠妥。”
“即便開戰,也隻是需要打敗對方即可,哪至於將那些部落全部斬儘殺絕?畢竟他們也是人呀……”
“殿下,請再三斟酌。
現在國家百廢待興,民生本已艱辛。
不應毫無理由掀起如此大戰,一旦戰起,耗費的錢糧猶如流水般耗儘,最終受害最深的還是廣大平民!”
這些人,全都注視著朱標,語氣真摯地勸說著。
而今日來到這裡後,始終未曾開口的太子朱標,在聽完他們的話之後,終於緩緩開口。
他微微點頭:“你們說得很對,確實不能輕易出兵。
頻繁興師動眾,必定會讓百姓苦不堪言……”
朱標這一席話傳來,那些將他視為最後指望、苦口婆心勸阻的人們,頓時滿心歡喜!
太好了!
殿下所言甚是!
好在眾人及時求助於太子。
殿下還是那位殿下,依然如此仁義寬厚。
這件事既然太子已經表明態度,那麼一切都已塵埃落定!
其他人無法影響當今聖上,但太子卻能有所例外。
就在這群人沉浸在欣喜之中時,朱標的嗓音再度響起——
“然而我認為,很多時候出兵正是為了讓百姓日後能夠過得更好!
就好比當年,若非父皇舉兵暴元,當時那些走投無路的百姓,能過上今天這般生活嗎?
在我看來,這次用兵顯然還不夠力度!
最好讓正在西南征戰的軍隊回師,並一同投入此戰!
必須徹底消滅女真三部,一個不留!”
朱標的這番話語一出,立即令在場的許多文臣驚呆了,腦海中一片翻騰。
所有人都被震懾得一時失語。
誰也料不到,這種驚人的話語竟然會從太子朱標的嘴裡說出來!
然而這還僅僅是個開端,更加震撼的內容緊跟著到來。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