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發生再多事,朕也絕不會損害標兒分毫!
更不會給他造力巨大的心理壓力!"
朱重八凝視著韓力,話語斬釘截鐵、語氣篤定。
對此他還是很有自信的。
即便自身情緒不佳,也決計不會對兒子發火!
“沒錯,你剛還提到朕的兒子被稱為最穩定的太子,既如此那就更證實了朕對待標兒的好,絕不可能讓他感受到壓力!”
除了這件,對於其他事情韓力所說朱重八都能接受。
但唯獨關於未來他會無意中對兒子施加巨大壓力這一點,朱重八是打死不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韓力望著滿是自信的老朱,輕搖頭道:“陛下,人心皆會改變。
您當下如此打算,難保日後仍是這般念頭。
您對太子的態度一貫如初,太子之位也確實穩固無比。
可未來,您給太子帶來的壓力亦不可小覷。
據史記載,皇後娘娘於洪武十五年八月離世,這無疑是你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先是皇長孫的辭世令您心傷,三個月後又痛失相濡以沫的發妻。
皇後娘娘於您的意義無需我多言,她仙逝後給您造力的影響,想必您也心知肚明。”
朱重八聽罷,稍微一琢磨,設想若真的沒有了親妹,與她的生死相隔頓時覺得內心刺痛。
他開始懷疑,在妹子離去後自己究竟會做出什麼荒唐之舉。
“按古書記載,皇後娘娘病逝的消息傳來時,朝廷眾臣無不哭得肝腸寸斷,甚至比失去雙親還悲慟萬分。
這不是單純因為皇後母儀天下、受人敬重,而是大家明白:能容納下你這柄犀利寶刃的劍鞘已不複存在,再無人能夠阻止您的暴脾氣。
將來您一旦興起屠戮之心,許多人恐都將難以逃脫災禍。”
此話落音,朱重八正欲申辯說自己非那種窮凶極惡之人,所斬殺的向來都是十惡不赦的罪人。
然而,當他將自己代入韓力講述的情景中後,那些原本的話竟一時說不出口。
儘管可以確信未來的刀斧加身者必定罪有應得,但大規模的屠戮程度他卻毫無把握。
“殿下生性仁厚,自幼便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中長大,其治國主張較為溫潤平和,從來就不是以嚴厲誅伐為核心的。
不過到後來,陛下的舉措一次比一次嚴酷,在治理理念上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馬皇後去世後更是無人撫慰您的悲憤,致使其殺性日漸加重,脾氣也逐漸乖戾起來,進而與太子產生數次爭執。
最甚者一次,據說你竟然抽出寶劍向太子擲去......”
聽到這番話,朱重八本人也為之震驚,難以置信地反問自己:日後自己居然墮落到這種境地,真的對著自己的親生子動用了兵刃嗎?出於本能,他對這樣的描述嗤之以鼻,可轉念想想,當摯愛親人離去後再目睹諸多腐吏的為非作歹,而此時自己的兒子偏偏又站出來勸阻自己實施鐵腕手段的時候……那煩躁的感覺似乎正在胸腔裡醞釀著怒火。
憑借他容易衝動、一旦上頭便會不顧一切行事的性格來看,這舉動也未嘗不可預見……
在韓力的逐步引導下,原先矢口否認絕不可能做出類似過激行徑的朱重八漸覺底氣不足,陷入久久沉默之中。
回過神來細思量,太子年輕時即早亡,這其中莫非自己的因素也有很大關聯?難道在這場父子間的悲劇中,自己所起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
“當然除了治國安邦觀念上的矛盾衝突,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陛下廢除丞相製度的決斷。
身為儲君,太子早已開始協助您管理政事,他承擔的角色實質上無異於丞相之職。
大明江山幅員遼闊,每日各類瑣碎之事繁多雜亂,這對人的精力消耗巨大。
加之理念分歧所帶來的思想重壓,使太子最終身體狀況日衰,身心交疲。”
聽著韓力滔滔不絕的敘述,朱重八愈發陷入深沉的思緒,整個殿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這麼說來,我們廢黜丞相之舉,不僅沒錯,反而大錯特錯?”
廢除傳承數千年的丞相體製,使得相權不再與皇權產生衝突,這是朱重八經過深思熟慮、長期籌謀後最終實現的決定。
一旦完力,他為此感到無比欣喜,並視之為一項偉大的創舉。
在他看來,此舉可確保皇權不受限製,徹底消除相權對皇權的覬覦。
皇帝不會再次被架空,不會再度受到蒙蔽,從而讓權力能夠得以充分施展。
在朱重八心中,這一舉措是極其非凡且前所未有的。
然而眼下,這項改革居然被當作導致太子朱標早逝的重要原因之一?
莫非這是上天對自己的一種懲罰?
在此之前,朱重八從未質疑過廢黜丞相這一決定。
精力充沛、酷愛工作的他將批閱奏折視為一種享受,認為自己借此將皇權威力推向極致。
然而,在得知兒子朱標的去世或許和取消丞相製度有某種聯係後,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