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抱有和寧國公主一樣的心態。
這邊還有個樂得看熱鬨且唯恐天下不亂的人。
“你明白啥了?這事你真明白了?”
韓力走到寧國公主身後,很自然地把手放在輪椅的把手上,望著已經垂下的劍的朱老四發問。
韓力會這麼問是有原因的:一方麵,他實在好奇永樂帝從眼前場景中聯想到了什麼,以至於自信滿滿地連聲說他已經懂了;另一方麵,韓力覺得這家夥很可能對事情有了某種偏差的理解,而且這種理解八力對自己不利。
自己的形象怕是被誤解得很慘。
所以他打算問清楚具體情況,看看是否有必要澄清一下以保全自己的名譽。
朱棣瞧見韓力竟然那麼自然地把手搭在他二妹坐的奇座椅背後麵,心中不由得湧起了複雜情緒。
再一看二妹對此居然絲毫不抗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後,朱棣感覺自己就像被人狠狠刺了幾刀一樣。
想要“刀人”的心思更甚了。
他冷眼掃向韓力,意圖將之震懾。
本來,朱棣並不想開口解說的,因為這件事似乎有些難以啟齒,說出來可能會傷及自己二妹的尊嚴。
可是如今,看見這個輕浮之徒竟敢堂而皇之地站在自己麵前,來到二妹身旁反而主動質問起自己來。
朱棣再也忍不住了!
他決定要把該說的都說出來。
要以這種方式警示對方的放肆,並儘量喚醒二妹使她能明辨是非,睜開眼睛看清此人本質。
“你還好意思問我!你以為你能蒙混過關嗎?
你這種奸詐小人、奉承諂媚之人!
你一個閹宦,肯定是利用了些不光彩的手段、花言巧語,在我二妹最脆弱無助之時趁虛而入騙了我二妹!
我的二妹生性純良,加之遭受打擊後變得更加敏感與自卑。
她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見外人。
可你呢?偏偏就是你抓住了這個機會步步緊逼,最終讓二妹對你心甘情願死心塌地、甚至為之尋死覓活!
否則的話,難道我父皇那樣的英明之人,怎會荒唐地下達聖旨讓二妹嫁給你這麼個太監?
若非如此難言,父皇怎麼會既下了聖旨又不昭告天下?
以至於連身為親王的我也渾然不知?
若你不是太監,你怎能住在宮裡這麼多年還能安然無恙?
更彆說訂立婚約之後還長期住在壽寧宮裡!”
朱棣越說越激動,眼神如刀直盯著韓力,目光裡滿是憤懣與憋悶以及一股深信自己完全猜中的篤定感。
這一席話說完,頓時讓朱有容以及小荷聽得目瞪口呆:
唉喲喂!這也行?之前的朱棣怎麼能聯想到這麼多?簡直神邏輯啊!
這便是您所說的理解了嗎?
順著朱棣剛剛表達的思路延伸思考,發覺他所說的內容似乎並無明顯錯誤。
依據他的觀點分析,那些原本被他認為不符合常理之處,竟真的變得合情合理且可以得到解釋。
憑借自己父皇母後等人對自己的愛護之情,再結合自身經曆過的不平之事,如果真的在類似的問題上采取堅決的態度進行爭取和請求,也許父皇確實可能應允……
韓力同樣被朱棣這番言論震得目瞪口呆。
儘管起初他就能大致推測,朱棣的想法與實際事實之間必定存在較大差異。
卻也萬萬料不到如此誇張!
重點是,順著朱棣所闡述的內容邏輯推想,此事居然頗具合理性且內部邏輯自洽。
之前怎麼就沒察覺到朱棣有著這般獨特的邏輯思維呢?
未曾想到,你竟然隱藏著如此深度的一麵,永樂帝!
而韓力等人在聽完他的話語後的愕然表現,在朱棣看來則全都轉化為對自己一針見血洞察的驚駭與失措。
“你說我是太監?我都明確告訴你我不是,為什麼仍要執念於我身為太監的說法?”
韓力震驚之餘,望向朱棣並予以反駁,力求證明自身並非閹宦。
“哼,你連胡須都無,還妄稱不是太監?”
睿智明達的永樂帝早已了然一切。
韓力這種由於現代職業習慣使然,聽到他人稱其為太監便會心焦反應的行為,在朱棣看來正好坐實了他乃太監的身份。
此般人物如果不是太監,聞其言又怎會有這般強烈的應對舉措?
畢竟越是有所欠缺之人,越忌諱他人提及自身的短板。
就宛如他自己一般,夫人之前總難產子,便被人非議,說三道四,每每觸及都會異常惱怒。
韓力的手指輕觸下顎那處光潔區域,心中暗暗思忖:"是我自己每日刮淨的,這不一直保持清爽嗎?"
身來自現代社會,自然帶入諸多生活習慣。
例如剃須這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