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數次麵露嬌羞之態……
……
“大師,您又是如何知曉的?”
南京燕王府的頂層,朱棣突然抬起頭看向道衍和尚,語氣中透著幾分驚疑地問道。
道衍輕輕點頭道:“此事並不難推測。皇後娘娘重病,如今竟已無恙。能治此疾者,必是擁有起死回生般醫術之人。縱是醫死人、活枯骨,也不為過。
徐大將軍所患背癰,雖非絕症,但終究不易根除。他現今尚不至於生命垂危,此疾亦未至不可救藥之地步。然而殿下卻言其時日無多,且深信無疑。若非那位治愈皇後娘娘的神醫,還會是誰呢?”
朱棣聽罷,緩緩點頭道:“大師所言極是,正是那位神醫這般說過。”
說完,他又飲了一口酒,眉宇間滿是愁緒。
“那神醫既能治愈皇後娘娘重疾,為何對徐大將軍的背癰卻束手無策?”
朱棣沉聲道:“那神醫稱,病各有異,隔行如隔山,病亦如此。”
道衍聞言,點頭會意,將盤中的零星豬雜儘數挑出食用,踐行了真正的‘光盤’之舉。
片刻後,朱棣繼續說道:“並非全然無解,那神醫提議,在大明大力推廣醫學,廣納醫者。待日後醫術精進,或許便能救治嶽父性命。”
最後的一絲內臟也被道衍仔細地挑儘吃光,他放下筷子,用手背隨意一抹嘴邊,說道:
“此人的主意,講了跟沒講一樣。
且不說推廣醫學要花多少錢財。
單論其中所需時間,徐大將軍怕是等不及。
醫學的進步,並非投入資源、著手推進就能立刻見效。
這好比用砂石慢慢打磨,耗時極久。
而且,很可能投入大量精力與金錢後,收獲寥寥。”
“我明白。”朱棣點頭,“但我們仍需堅持。
難道隻因費時長久或效果有限便放棄?
若是如此,日後其他人再遇相同病症,豈非隻能聽天由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哪怕有些許進步也是好事。”
朱棣的話讓道衍挺直了身軀,胖乎乎的臉龐透出幾分欽佩之意。
“殿下所言甚是,世上之事不可因難而止步!縱有微小改善亦為佳。”
他對朱棣的話語深感認同。
不過,他心中或許同時在思索兩種可能:一是朱棣這般堅持不懈的精神;二是自己雖學富五車,卻尚未出仕,天下已被朱元璋平定,自己的才學無處施展,在大明初創之際,尋找施展抱負機會的迷茫。
這兩者間確有不少相似之處。
道衍所麵臨的處境,實際上比朱棣所想達成的目標更加棘手。
“然而,在此期間,殿下不妨尋訪天下名醫,為徐將軍診治病情。
或許這樣對徐將軍來說會有所幫助。”
麵對道衍的建議,朱棣擺了擺手:“這種辦法自然要用,但期望值不能太高,效果可能微乎其微。
最終治愈我嶽丈的關鍵,還是在於大力推動醫學的發展。”
道衍微微一怔,這位奇人竟如此自信?
劉伯溫等人對很多事情通常留有餘地,為何此人卻敢這般斷言?
難道真把自己當作神醫,認為自己能勝過天下所有醫者?
道衍認為此人要麼過於年輕氣盛,要麼確實具備非凡的能力。
在他看來,那位奇人更傾向於前者——自以為精通各種疑難雜症,認為連他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其他人也束手無策。
“明天,我打算接管龍江寶船廠,不知大師有何指點?”
朱棣不願在這個令人沮喪的話題上糾纏下去,轉而提到即將處理的事務,請道衍幫忙謀劃。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