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樣思索,都無法理解其中究竟發生了何事。
太醫院主管得知詳情後,很快也像李院判一般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後,太醫院主管腦海中突然靈光一現,猛然想起一事。
“數日前,我們太醫院收到一張藥方,宮中派人多次追問這張藥方的功效。
你猜……會不會正是這張藥方治好了皇後娘娘的病?”
太醫院院判聽聞此事,頓時恍然大悟。這件事令人難以忘懷。
當時整個太醫院的人都被牽涉其中。
“絕不可能,那個藥方除了致人性命外毫無作用,怎麼可能真的有療效!”
李院判立刻搖頭否定。
太醫院院使思忖片刻後,也將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拋諸腦後。
畢竟他已反複查看過藥方,確實無法用於治病。
其他太醫也持相同看法,堅信不會出錯。
“你說得對,肯定不是那個辦法,那種方法隻會害人性命。
罷了,彆再糾結這些事了,隻要皇後安然無恙,便是最大的喜事。
這對我們來說已是莫大的福分!”
太醫院院使如是說。
李院判亦隨聲附和。
然而各自散去之後,兩人都悄悄回憶起那天所見的藥方,試圖將其複刻下來深入探究。
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靈感。
若是此藥方真能治愈肺癆,那他們定會獲益匪淺!
能得到一種治療絕症的藥方,這對他們而言意義非凡……
……
龍江寶船廠離南京城不算遠。
雖然名為船廠,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堅固的堡壘。
外觀上看,極為堅固,易守難攻。
當初龍江寶船廠建立時,正值朱元璋與陳友諒等人交戰之際。這一戰略要地對當時的戰事至關重要,朱元璋自然極為重視。為防賊人來破壞、焚毀戰船,龍江寶船廠被建造成堡壘,並駐紮重兵,防守嚴密。閒雜人等不得接近。
然而,這已是過去之事。
隨著陳友諒、陳友定、方國珍等人相繼被朱元璋擊敗,大明穩固下來後,龍江寶船廠和大明水師一樣,逐漸衰敗,不再如從前那般受重視,昔日輝煌不再。
即便如此,龍江寶船廠依然不允許閒雜人等入內,仍有值守人員把守。
隻是,如今站崗的並非當初的精銳部隊,而是由寶船提舉司自行組建的巡邏隊伍,負責安全事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今日情況有所不同。
龍江寶船廠來了比平日更多的人,但人雖多卻不喧鬨,反而比往常更為寂靜。這是因為多了燕王朱棣及其帶來的兩千兵馬。
這些兵丁分作兩撥,一部分駐守在龍江寶船廠內負責安全事務,另一部分則在外圍布防,將整座廠區團團圍住。與此同時,廠內的其他要害部位亦悉數受到嚴密監控。
全廠上下所有員工,均被迅速召集到一處,由全副武裝的士兵嚴密看守。而燕王此刻正於船塢旁查看一艘巨型海船。
旁邊佇立著一位體態魁梧的胖子,此人是寶船提舉司的提舉,名叫李順。他在寶船廠中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地位無人可及。整個龍江寶船廠,無人不識他的權威。
然而此刻,他卻畢恭畢敬地站在朱棣身旁,宛如晚輩。
李順早年出身行伍,自跟隨朱元璋起家以來,曆經諸多戰事,勉強算得上開國功臣之一。因此才得以坐上今日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與李順一同投效朱元璋的夥伴們,隻要還活著,如今的生活都不錯。以李順這般資曆,稱其為久經沙場的老兵亦無不可。這樣的人,通常性格堅毅。
可如今,這位體型壯碩的李順站在朱棣身邊不遠之處,額頭上卻不斷滲出汗水。
朱棣目光落在船塢內停泊的兩艘四千料巨艦上,眼神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兩艘巨艦巍峨壯觀,宛如移動的小型城池。
朱棣注視著眼前的巨艦,內心震撼不已。這種龐然大物一旦成規模出現在倭國海域,足以令那些倭寇聞風喪膽,俯首稱臣。
這是何等厲害的武器!
太出色了!
他目光灼灼地問李順:“這兩艘船是否可以順利入海?”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