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深感惋惜,覺得李景隆的命運實在令人痛心。
做出此判斷後,燕王迅速采取了對策。
他親自領兵前往永平支援,命世子朱高熾鎮守北平,同時安排姚廣孝等人協助輔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還叮囑李景隆領軍抵達後,隻許固守,不得出擊。
另外,燕王還撤走了盧溝橋的駐軍。
李景隆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高興,認為朱棣此時已陷入混亂,被南北兩路大軍逼得手忙腳亂。
隨即立刻指揮軍隊攻打北平城。
燕軍守城有方,屢次擊退敵人的進攻。
期間,南軍都督瞿能曾率領千餘精銳騎兵突襲張掖門,但由於後續支援遲遲未到,最終隻能暫停進攻。
李景隆擔心瞿能獨占戰功,便命令他等候主力部隊一同行動,避免單獨深入。
這一決策錯失了最佳時機,給了燕軍寶貴的恢複時間。
當時正值寒冬,氣溫驟降,燕軍連夜在城牆上潑水,使得外牆迅速凍結成堅硬的冰層。
第二天,南軍再次發起攻擊,因地麵濕滑無法攀爬而被迫放棄。
與此同時,燕王已經抵達永平,擊敗了來犯的江陰侯吳高。
吳高戰敗後不敢與燕王正麵交鋒,撤退回山海關。
完成這些部署後,燕王並未急於返回北平,而是打算攻取寧王朱權所在的重鎮大寧。
燕軍逼近大寧城下,燕王朱棣獨自一人進入大寧城拜見寧王。
他哭訴自己處境艱難,無路可逃,朱權接納了他,並將其留宿於大寧。
燕王乘勢指使燕軍向大寧守軍贈送財寶,爭取民心。
數日後,燕王辭行,寧王率軍出城相送,埋伏的軍隊突然發動,寧王的部下也相繼倒戈,歸附燕王。
燕王隨後押解寧王、寧王妃及世子等返回北平,徹底收編寧王的軍隊,消除了潛在的威脅。
接下來,燕軍重新整編為五部,穿過鬆亭關,渡過白河。當時寒冬臘月,河水結冰可供通行。
在此地,燕軍首先擊潰李景隆的前鋒部隊萬餘人,繼而揮師前進,與李景隆的大軍遭遇……
韓成講到這裡,朱元璋的情緒逐漸激動起來。
先前聽韓成描述了許多,感覺李景隆這位大明戰神屢遭挫折。
現在,該是李景隆展現實力的時候了。
否則,便辜負了他的威名!
懷著期待,朱元璋專注聆聽韓成繼續講述。
韓成飲了口茶,接著說道:“兩軍主力交鋒後,便展開了生死決戰。
燕王衝鋒陷陣,親率燕軍突擊,士氣高昂,反複衝殺,最終連破南軍七營。
當晚,李景隆見形勢對自己不利,遂下令鄭村壩駐軍輕裝撤離。
這一指令下達後,能攜帶的物資便極為有限。
可以說,數十萬大軍的糧草裝備,大多落入燕軍之手。
李景隆此次撤退,雖保住了軍隊未遭全滅,但也損失慘重。”
然而由於離開得太過倉促,竟未能及時告知圍攻北平的南軍將士。
因此,南軍的這支力量在燕王回師北平之際,被輕鬆擊破,所有糧草物資儘數落入燕王之手……
朱元璋聽完韓成的話,心中滿是疑惑。
就這麼簡單?
李景隆的表現竟是如此?
那號稱的大明戰神呢?
不是說這次李景隆要反敗為勝嗎?
怎麼變成這樣了?
原本充滿期待的朱元璋此刻滿心茫然。
這結果怎麼會跟預想的不一樣?
“稍等一下!”
朱元璋感覺腦袋有些混亂,便打斷了韓成的敘述。
“怎麼了陛下?”
“這就是你說的大明戰神?這樣的表現也算大明戰神?
他這是去打仗的,還是幫著燕王運送糧草的?
這叫打仗嗎?簡直就是替燕王搬運輜重啊!”
朱元璋盯著韓成,連連搖頭。
李景隆的表現,實在難以與戰神沾邊。
“陛下莫急,請繼續聽下去,很快就能明白李景隆為何被稱為大明戰神。”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