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王鵬拿起了玉盒問其中的一個人。
“叔,裡邊的東西呢?”
那人眼睛閃爍了一下,看看旁邊的另一人,沒有說話。
王鵬這時候就有點兒不高興了。
“叔,要賣就把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吧,我給你們一個好價錢。
如果不賣,我就都不要了。要不,將來出了事,我都不知道在哪兒出的岔子。”
那人猶豫了一會兒,和旁邊的一人對了一下眼神,才出去了。
不一會兒,回來的時候,拎著一個包袱。
王鵬打開包袱後,將裡麵果然放著十幾件金器,還有一方金印。
王鵬翻過金印一看銘文,上麵刻著的是四個篆字“陽邑侯印”。
陽邑侯,何人,陽處父嗎?
陽處父,春秋時晉國大夫,他的封邑在陽地,倒是現在的太穀,但是,他也沒有封侯呀?”
晉襄公七年,晉國調整軍隊編製,任命狐射姑為中軍將,趙盾為副帥,出征南方諸族。
陽處父一則因為趙盾確有才能,重用趙盾對國家有利;二則因自己曾是趙盾之父趙衰的部下,心裡偏袒趙盾,便以襄公之名,私自調換了中軍主帥,讓趙盾率領中軍,狐射姑為副將。
狐射姑對陽處父把他從中軍主帥降為副帥一直耿耿於懷。
當年,晉襄公死後,狐射姑趁立嗣混亂之機,派續簡伯殺了陽處父。
陽處父死後,葬於九龍山之原,至於這個九龍山曆史上紛說不一,一說是和順縣,一說是忻州九原崗,到底如何就不清楚了。
也許這個墓裡的東西可以說明白呢?
王鵬想到這些心中暗叫可惜,但光可惜有什麼用呢,他隻能悄悄地將金印收起,故意問道。
“這些金子你們稱過沒有?”
不出意料,那人竟然回答道。“稱過了,四斤八兩,稍棉一點兒。”
“這些東西,你們準備怎麼辦?”
“我們想用銅器和玉器,一家換一台電視機,一台洗衣機,然後再給我們十塊電子表。
那些木器就送給你了,金器的話,給我們折成錢吧。”
“行,幸虧我帶了電視和洗衣機過來。
金子每克十塊錢,四斤八兩就是兩千四百克,折成錢兩萬四千塊,行嗎?”
兩人一聽兩萬四千塊,眼睛立馬就瞪起來了,哪有不願意的道理,立即齊聲說道。
“行,就這樣吧。”
“東西都在這兒了吧?”王鵬又問了一句。
“都在這兒了。”兩人又齊聲回答了一句。
“我可說好,今天的事情過了就過了,以後就沒這件事了,包括老舅。出了門,我可是再也不承認了,那就都是你們的事了,你們記住了嗎。”
“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