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鐘樓街的時候,寶輝他們已經將晚飯做好了,大家一起吃過以後,王鵬又和師父在自己的臥室裡聊了好久。
師父指著放在桌子上的那個雞缸杯說道。
“小鵬,你知道這隻小碗,在我們開店的時候,也要賣三萬塊大洋的,現在竟然讓我在一個撿破爛的手裡用一百塊錢給買過來了。”
看著師父得意的那個樣子,王鵬在他身上找不到一點兒得道高僧的樣子,心裡不由地好笑。
“小碗,你不告訴我,我就不知道那是成化年間的雞缸杯了?看來師父還是把自己當菜鳥在看。”
這些話,他當然不敢說給師父聽,隻是裝著虔誠的樣子聽師父講他這段時間的戰績。
“小鵬,我們這段時間已經收了不少老房子了,你準備怎麼辦?”忽然師父問道。
“師父,我隻是想到了先收下來,至於今後怎麼辦,一時我還沒有想到。”
“我是這樣想的,這些房子不能空置在那兒。
老房子如果不住人損壞的很快,我們還是要趕緊租出去。”
“裡麵的東西怎麼辦?”
“這個我也想了,將東西集中起來放到一個地方,特彆珍貴的我們要先轉移回去。”
“但是,那些家具我們也不能搬走吧?”
“該搬的還是要搬的,那些家具也是好東西。如果收拾出來,賣掉的話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師父的眼光真的狠毒辣,王鵬當然知道那些家具在後世挺值錢的。
明清家具同中國古代其它藝術品一樣,不僅具有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底蘊,而且具有典雅、實用的功能,令人回味無窮。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了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家具圖考》。
書中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歎為觀止。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出版後,引起了港台收藏家大量湧入內地搜覓明清家具。
當時大陸根本沒有古典家具市場,大陸的古玩商們也不清楚古典家具在國際上的價格。
港台收藏家開出的價碼,極大地激發了大陸家具商的熱情。
他們深入到江、晉、冀、陝等省的城鄉,到每一間舊宅老屋內搜尋,以極低的價格搬走黃花梨、紅木、烏木、雞翅木等明清家具,從而使明清家具的價格暴漲了近10倍。
在古董家具外流的高潮中,國內的收藏家也開始了古典家具的收藏。
首先吸引國人的是明清家具迅速上升的價格,收藏古董家具除了保值,還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家具的藝術魅力。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明清家具的交易已成為古玩買賣中的重頭戲。
一件紫檀條桌在海外拍賣價高達32.5萬美元,相當於27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