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裝逼完後,故意裝作無所謂的樣子問張有才道。
“張爺爺,這是我這次從廣州帶回的鳳凰單樅,你覺得怎麼樣?”
“一般,鳳凰單樅是潮州工夫茶典型的代表,有喝鳳凰單叢,第一杯一見鐘情,第二杯念念不忘,第三杯不離不棄之說。
上好的鳳凰單樅茶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並有朱砂紅點。衝泡後的湯色金黃,清澈明亮。具有濃鬱的天然蘭花香或山韻蜜味,香氣高銳且持久。
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好的鳳凰單樅茶喝起來越喝越想喝,不會越喝越苦澀或喉嚨乾。
你的茶聞著香氣濃鬱,茶湯明亮,入口甘甜,但是入喉卻有一種淡淡的苦澀味,不算太好。
但在這時候能夠喝到這樣的茶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你的這個茶台、茶具,還有這幾張茶椅,都是不折不扣的好東西。”
“張爺爺想不到你這麼懂茶?”
“年輕時走南闖北,難免也結交了一些懂茶之人,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一點兒。”
聽到這兒,王鵬也隻能“嗬嗬”兩聲,掩蓋自己心中的尷尬。
“張爺爺,這套茶具和茶台是我在府東街一個老宅子裡淘的,你說是好東西?”
“當然是好東西了,黃花梨材質,上等的雕工,包漿這麼厚,保存得又這麼好,這東西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張爺爺,我也是見到了這些東西喜歡,才有了收藏他們的念頭。”
“是的,這些東西先不說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就是單純的以一個物件來看,也是人見人愛。可惜,這樣的東西越來越稀少了。
說實話,小鵬,當時有貴找我,讓我給你蓋房子,我是一點兒想法也沒有。
但是,聽說你要收老物件,而且一見麵就敢拿出五十萬來給我,讓我操持這些事情,還真是讓我吃驚了。”
“爺爺,錢多錢少沒關係的。
我也是實在不想讓這些老物件一直在犄角旮旯裡蒙灰,或者被扔到垃圾堆裡當做劈柴燒掉,才有了這個想法的。您老的為人,我還是相信的。”
“小鵬,你把爺爺不當外人,爺爺今天也就給你交個底吧。
我不知道你聽說過晉作行沒有?”
“晉作行?”
活過一世的王鵬聽說過蘇作,京作、廣作,還真沒有聽說過晉作。
他搖搖頭沒有說話,繼續盯著張有才看,等他繼續說。
“也是,以你年齡來說,即使是再大十幾歲,可能你也沒有聽過晉作行。
其實,它就是就是舊時候匠人的一種組織。
老祖宗魯班創造匠作一行後,門人弟子,遍布各地,將技藝不斷地傳承發揚,後來便漸漸地形成了帶有各地特色的匠作行業。
比如北京的叫京作,蘇州的叫蘇作,廣州的叫廣作,那麼我們山西的就叫晉作。
同時也形成了這些行業的行會,被稱做為作行,我們省的行會就叫晉作行。
你張爺爺我,就是咱們晉作行的最後一位钜子。
你彆小瞧咱們晉作行現在名聲不顯,在原來那可是天下聞名的。
你想想從唐代飛錢開始,至宋、至元、至明、至清,整個中原的財富哪能少了山西商人的手腳,商幫所到之處也是作行發展之處,那時候的晉作行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直到清末,海禁被打開以後,國家的經濟中心才南移,從而也給了晉作行致命的打擊,漸漸地式微下來。
解放後,那就更不行了,破四舊,將人的理念徹底地推翻了,晉作行就此也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