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夫當即下令,全軍撤回城內!
他願意幫助葉齊德殿後,卻不意味著他願意在城外與唐軍野戰,唐軍部隊皆為騎兵,善於野戰、追擊,卻並不善於攻城,守在城中尚有突圍而出的機會,留在城外野戰則是十死無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具裝鐵騎倏忽而至,馬不停蹄的展開突擊,大食軍隊瞬間崩潰,哭喊著向著城內湧入。
先一步撤入城中的奧夫見到城內多處起火,尚有不少並未跟隨葉齊德撤退的軍隊正在燒殺搶奪、奸淫擄掠,將整座城池弄得一片狼藉、混亂不堪,頓時氣得臉色鐵青。
他可不認為這是針對康國背叛之後的報複,顯然是葉齊德早就有著縱容麾下軍隊的打算,如今正好借著同娥父子協助唐軍渡河之罪過,對阿祿迪城進行屠戮掠奪……
“傳我軍令,所有人嚴格遵守軍紀,馬上奔赴就近城牆參與防禦,違令者斬!”
他倒不是對康國百姓有什麼憐憫之心,而是想要聚集每一分每一寸的力量儘可能將城池守的時間長一些。
他知道阿祿迪城在唐軍麵前肯定守不住,但還是要給葉齊德擋一擋,儘自己最後一份忠誠之心……
……
薛仁貴牽著戰馬踩著浮橋迅速來到南岸,於河畔灘塗上站定,一邊遙望著具裝鐵騎那裡的戰況,一邊下令渡河的騎兵在此集結。北岸的大部隊經由三座浮橋渡河,速度很快,沒一會兒的功夫便集結了兩三千人。
隨著前方不斷傳回的戰報,薛仁貴明白敵軍敗局已定,當機立斷帶著這些部隊奔向阿祿迪城馳援。
等他趕到阿祿迪城東門,便見到數百具裝鐵騎正隊列嚴整的立於城外,敵軍屍體鋪滿地上,尚有不少重傷敵軍輾轉哀號……
而阿祿迪城則城門緊閉,避而不戰。
薛仁貴策騎上前,王孝傑迎上來,稟報道:“葉齊德與馬斯拉瑪已經率領主力向東撤退,奧夫留下殿後,當下已經悉數撤入城中。”
薛仁貴瞬間洞徹奧夫的想法,點點頭:“這廝願意冒著巨大風險留下殿後,對葉齊德還算是有一些忠心,但不多。”
若當真願意為了葉齊德擋住唐軍、爭取更多逃跑的時間,這個時候就應該在城外浴血死戰、拖住唐軍,而不是倉促退入城內,僅以阿祿迪城作為戰略據點牽製唐軍,使唐軍不能全力以赴追擊葉齊德……
王孝傑也不是有勇無謀之輩,直接點破奧夫的意圖:“他大抵是期盼著咱們能夠分兵,隻要咱們主力前去追擊葉齊德,他就有可能率領城中部隊向南突圍。”
康國乃絲綢之路上節點之一,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不僅可以順著薩寶水向西途徑昭武九國進入木鹿、抵達波斯,也可直接南下橫穿波悉山進入吐火羅,經過昭武九國之史國、米國,穿越鐵門關抵達烏滸水畔……
很顯然,若所料不差,奧夫選的便是這條道路。
薛仁貴略作沉吟,馬上做出決斷:“分給你兩千輕騎、五百重騎,圍守阿祿迪城,如若奧夫出城突圍莫要與其硬碰硬決一死戰,可任由其向南突圍,你則率軍追擊其後、依舊采用‘放風箏’的戰術追著打,但是務必在其進入鐵門關之前予以殲滅。”
王孝傑精神一振,大聲領命:“喏!”
不由得他不興奮,如此大戰之中能夠獲得主帥信任、得到獨當一麵的機會,殊為難得。
隻需將奧夫殲滅,如此功勳可不是跟在薛仁貴身後衝鋒敵陣可堪比擬。
薛仁貴續道:“本將則率領主力追擊葉齊德,你殲滅奧夫之後,沿著烏滸水向下遊運動,伺機渡河,咱們在木鹿彙合。”
到那時,大食軍隊必定毫無反抗之力,隻能亡命奔逃。
王孝傑大聲道:“將軍放心,末將定能完成任務!”
殲滅奧夫固然是奇功一件,可他也不能放慢腳步,還想跟著薛仁貴萬裡奔襲、一路穿越沙漠高原直抵大馬士革城下呢!
封狼居胥也好、勒石燕然也罷,這些都是軍人無上之殊榮,可古往今來,華夏曆朝曆代還從未有人能夠兵臨大馬士革。
若能達成此項成就,堪稱震古爍今、流芳百世。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天唐錦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