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官署之內,一封封戰報被陸陸續續送抵於此,房俊、裴行儉等安西都護府官員忙碌一片,祿東讚閒極無聊,時不時也會來此坐坐、喝喝茶,聽一聽最新的各方消息。
大唐官員似乎已經將他視為“自己人”,各類戰報從無隱瞞、任其聽聞翻閱。
但也正因如此,使得祿東讚在震驚前方連戰連捷之餘,對於大唐官員的超高辦事效率亦是深感敬佩。
這一日,康國王子夜裡搭建浮橋協助唐軍渡過薩寶水、攻陷阿祿迪城的消息傳來,官署之中官員正在忙碌,房俊則與祿東讚坐在靠窗的茶幾前飲茶,時不時有官員前來請示,由房俊予以定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祿東讚看著滿堂官員人數眾多卻井然有序,不由讚歎道:“之前你對吐蕃之評價,老夫曾一度不服,現如今卻不得不承認,事實的確如此。”
他口中所謂的“評論”,自然是房俊言及吐蕃之時所說“吐蕃縱使強盛一時、淩辱大唐,終究也不過是一隅之豪強”……
房俊正在翻閱一份戰報,是康國王子拂乎漫上書請求大唐協助重建阿祿迪城,從頭至尾看了一遍,交還給官員:“此乃政務,由裴都護定奪即可,不必向我請示。”
官員結果文書,躬身施禮之離去。
房俊喝口茶水,這才笑著道:“華夏數千年來王朝更迭、興衰浮沉,有時國勢強盛、威淩天下,有時內部紛爭、民不聊生,但由始至終從未間斷政治上的進化。說一句實在話,論及政治體係、國家結構,華夏足可傲視寰宇,吐蕃也好、大食也罷,都不過是華夏玩剩下的。”
頓了一頓,他又補充一句:“……沒有任何一個番邦胡族比華夏更懂得如何治理好國家。”
曆朝曆代,華夏之政體都是因地製宜、順應時勢,堪稱“最優解”,粗略看去似乎隻要有皇帝存在便是“封建王朝”,實則內裡卻迥然有異,更多製度、律法都在因時因地而改變,更為符合當時之狀況。
當然,懂得治理國家是一回事,願意好好治理國家則是另外一回事。
人之私欲無窮無儘、欲壑難填,很多時候有些人將自身之利益淩駕於國家、民族、百姓之上,最終導致王朝傾頹、民不聊生,其可恨也……
祿東讚點點頭,他是有見識的,單純以製度而論,吐蕃如今那種“部落聯盟”的形勢,放在華夏則需要上溯至遙遠的上古“炎黃二帝”傳說時期,落後的不是一點半點……
他饒有興致,似乎每一次與房俊聊天都能認知到一些似乎本已合理存在、以往卻常常忽略的東西。
“如今唐軍追亡逐北、戰無不勝,兵鋒已經橫掃七河流域、河中地區,卻不知這些從大食手中奪來之城池,大唐要如何管理?”
國家對於土地的貪欲是無窮的,更多的土地能種更多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而更多的人口可以產生更多的賦稅徭役,促使國家更大強大……
房俊喝口茶水,將手邊一封奏疏丟在祿東讚麵前:“這是我即將遞送長安給陛下的奏疏,大論不妨看一看。”
祿東讚放下茶杯、拿起奏疏,仔仔細細看了起來。
半晌,他愕然抬頭:“自治區?”
然後繼續低頭,又將奏疏從頭至尾看了一遍。
自西域下轄、至遙遠邊塞,凡“緣邊鎮守及襟帶之地”皆設立都督府,統一歸於安西都護府治下。又在各處部族所居之地設立“自治區”,其首領擔任“都督”之官職,可世襲。
中樞不會向這些“自治區”征收貢賦,其內部事務由其自治,但需接受都督府與大都護府的領導,需響應及遵從國家政令……
祿東讚疑惑不解:“不納賦稅、不征徭役、不派官員……如此不過是名義上歸附於大唐而已,實則大唐對其全無掌控,今日可歸附、明日亦可複叛,取之何用?”
房俊反問道:“如此蠻夷之地,縱使收納賦稅又能收幾個錢?即便派駐官員,難道強敵來襲之時便不會複叛?左右也不過是名義上的歸附而已,何必弄得天怒人怨、離心離德?大唐乃天朝上國、禮儀之邦,隻要番邦胡族願意歸附於大唐領導治下,那大唐便海納百川、無分彼我。若是他日不服大唐之管轄,自可從容退去,大家好聚好散。”
祿東讚蹙眉盯著房俊,總覺得事情肯定不是那麼簡單。
漢人不僅擅於玩弄陰謀,也更擅於陽謀……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天唐錦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