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宦官們見這兩位俱是文武各方首屈一指的大臣,卻這般毫無這樣的唇槍舌劍、相互攻訐,嚇得低眉垂眼、乖巧的躲在一邊。
劉洎冷笑一聲,轉身便走:“莫讓陛下久等,請太尉隨我入宮。”
“陛下急著召見我嗎?哎呀呀,見中書令在這裡與我東拉西扯,我還以為陛下不急呢……”
“宮廷大內,禁止喧嘩,你少說兩句行不行?”
“大唐從無因言獲罪之先例,中書令這是要阻塞言路、把持輿論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劉洎不理會這個棒槌,閉著嘴巴,腳步匆匆。
進了武德殿,房俊拜倒在地施禮,禦案之後的李承乾起身走過來,俯身扶著房俊肩膀將其扶起,大笑道:“私下場合,二郎何須多禮?快快請起!”
起身之後,李承乾笑著狠狠拍了房俊肩頭兩下,讚道:“這一仗打得好!大食賊寇欺我大唐天威、犯我西域疆土,不僅威脅到邊疆之安全更阻斷絲路給帝國財政帶來巨大損失,這一仗不僅揚我國威,更斬斷大食人的爪子,打出數十年之和平,二郎居功至偉!”
房俊謙遜道:“臣雖然在前線殫精竭慮、夙興夜寐,更有數萬將士奮勇爭先、死不旋踵,但更大的功勞在於陛下掌握乾坤、穩定大局,亦有中書令籌備糧秣輜重、無數官員運轉後勤,臣不敢將如此功勳據為己有。”
劉洎在一旁捋著胡子,略顯尷尬。
他在後方籌集輜重的確是嘔心瀝血、辛勞不已,但與此同時他也沒少給房俊使絆子,幾乎每一項輜重之數量都腰斬一下,運送日期更是能拖則拖……
所以此刻聽聞房俊之言,他居然分辨不出這廝究竟是在誇他還是在罵他……
李承乾沒在意這些,感慨著道:“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則國家興旺!你們武將鎮守疆域、殊死奮戰,文官治理國家、征集賦稅,咱們君臣一起努力打拚,將這煌煌盛世千秋萬載的延續下去,讓我漢家子民生活富足,使我大唐天威震懾四海!”
他是真的有感而發,覺得自己很是幸運。
文官方麵,相比貞觀之時的眾正盈朝略有不足,但因為改革科舉之緣故使得大量人才充入官府,再加上貞觀學院培養出來的各式各樣專業人才,治理天下綽綽有餘。
而軍隊方麵,堪稱千古以降前所未有之強盛,自他登基以來,大唐對外戰爭百戰百勝、未嘗敗績,在海上,強大的水師碾壓寰宇,幾乎將東洋、南洋變成大唐之內海,戰艦便即大洋,無以計數的百姓、商賈隨著海路航線前往各地謀生,給大唐帶回來滿山滿穀的財富。
陸地上亦是高歌猛進所向無敵,即便與大唐並稱天下兩大超級帝國的大食帝國都被兩次擊敗,徹底建立“天下獨尊”之地位。
無論文治武功,李承乾都自認不如太宗皇帝多矣,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但論及帝國之強盛、版圖之遼闊,他卻極有可能超越太宗皇帝。
這讓他如何不興奮?
那可是太宗皇帝啊!
即便“千古一帝”之讚譽略有微詞,但若加上“之一”卻已是無可辯駁之事實。
將來自己若是能得到一個“千古第二”,豈不美哉……
君臣入座,內侍奉上香茗之後被李承乾斥退。
李承乾詢問此戰諸多細節,房俊無需文書戰報,所有事項都藏於心中,麵對質詢信手拈來、無一錯漏。
劉洎道:“如此說來,此戰不僅阿史那賀魯有功,那位波斯王子也功勞不小。”
房俊頷首,道:“波斯被大食滅國,兩國之間仇深似海,可散城下我見他之時,答應他大唐會出兵助其複國。理由有兩個,其一是酬功,若無他配合阿史那賀魯,高德逸未必能夠順利掌控拓折城,更彆說焚毀可散城外大食軍隊的糧秣輜重沉重打擊其士氣。其二則是波斯高遠橫亙於大馬士革與河中地區之間,一旦波斯複國便可作為阻擋大食軍隊通往河中地區的道路,起到戰略隔離之作用。”
此戰之後,大唐是一定要對河中地區實施管轄的,羈縻州也好、自治區也罷,必然要約束河中諸國,確保絲路之暢通。
隻要波斯複國,便可將大唐與大食隔離開來,使得大食難以如同以前那樣直接影響河中諸國,更可避免兩國軍隊直接發生衝突。
無論如何,大食依舊是西亞乃至於西方的第一強國,萬一兩國之間再度發生軍事衝突,大唐很難像這次一樣再次發動一場數萬人的討伐戰爭。
(本章完)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天唐錦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