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一章 封建之議_天唐錦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唐錦繡 > 第兩千五一章 封建之議

第兩千五一章 封建之議(2 / 2)

……

禦書房內,李積、馬周、唐儉、劉祥道、崔敦禮已至,甚至就連最近深居簡出的李孝恭、李靖都在座……

劉洎最後一個抵達,連聲告罪:“最近公務繁忙,累陛下久候,恕罪恕罪。”

李承乾和顏悅色:“中書令乃朕之輔弼、國之柱石,素來勞苦功高,還請快快入座。”

“謝陛下。”

劉洎快步上前,在李承乾左手邊的案幾坐下,又一一向在座數位大臣頷首致意。

內侍奉上香茗之後,儘皆退出。

李承乾喝了口茶水,開門見山:“朕欲複行太宗皇帝當年‘封建天下’之策,不知諸位愛卿有何見教?”

諸人並未感到意外。

雖然這是第一次正式場合討論此事,但此前早已有風聲傳出,陛下曾經先後就此谘詢數位重臣。

劉祥道見諸人緘默,遂率先開口:“陛下明鑒,當年太宗皇帝提及‘封建天下’之政策,是涵蓋親王、勳臣在內數十人,最終勳臣集體謝絕,隻封建了數位親王……不知陛下如今是複行太宗皇帝最初之策,還是隻封建親王?”

所謂的太宗皇帝“封建天下”之政策,是指太宗皇帝於貞觀五年之時提出的“世封刺史”,提出欲仿效三代,將諸兄弟、皇子以及功勳重臣分封天下並使之子孫世襲,以求藩屏中央、鎮懾地方。

此舉遭到魏徵等人極力反對,但太宗皇帝仍下令有司起草相關條例,並定等級,欲將之付諸實施。

到了貞觀十年,太宗皇帝諸子均已長大,就連最幼的晉王、紀王也已八、九歲,按照定例,諸王需要歸國,即之藩所封地域,但由於長孫皇後崩逝,遂推遲至次年六月,太宗皇帝下詔荊州都督荊王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都督刺史,鹹令子孫世襲,拉開了世封刺史的大幕。

幾天以後,又以功臣長孫無忌等十四人為刺史,亦令世襲;並規定非有大故,不得黜免,但再度遭到以魏徵、李百藥為代表的大臣強烈反對,且紛紛上疏勸諫,反對這一違背曆史潮流的做法。

魏徵甚至直接跑到太極宮當著太宗皇帝的麵勸諫,認為當時離隋末大亂不久,百廢而待興,若是遽起而瓜分之,會不利於國家的大一統,並由此提出了“五不可”之說。

李百藥等人則從春秋時期諸侯不僅沒有藩屏中央,反而無視王室,相互兼並,社會動蕩來否定世封。

最終“封建刺史”之策不了了之,隻諸位親王趕赴封地,但由於諸王年幼、缺乏治理封國之能力,搞得烏煙瘴氣、弊端重重,至太宗皇帝駕崩、諸王回京,所謂的“封建天下”已經名存實亡……

李承乾道:“這大唐江山是太宗皇帝輔佐高祖皇帝打下來的,按理說我與諸位兄弟皆有份繼承太宗皇帝之遺產,如今我踐祚天下、承襲宗廟,又豈能任由諸位兄弟困囿於長安城內?故而,欲使諸位兄弟分封四方、共承祖業。”

劉洎恭聲道:“當下之議,實有幾處重點。其一,分封諸王會否引發局勢動蕩、天下不穩,甚至為以後埋下隱患?其二,陛下欲以國內之地分封,亦或以海外之地分封?其三,封建之後,各封國之軍隊、財賦是自行其是、還是統歸中樞?”

其餘幾人皆連連點頭,認為這是問題之中心。

但其實第一點無需討論,皇帝乃帝國之主,帝國是李唐之天下,陛下意欲以祖業分封於諸位兄弟,誰能反對?

所討論者,無非第二、第三點而已。

李承乾沉吟少頃,道:“周朝以來,封建之策時滅時興,利弊參半,但總體來說弊大於利。可朕不忍一人竊據太宗皇帝傳下之祖業,封建之策勢在必行,故而朕欲以國外之地分封。”

氣氛頓時嚴肅起來。

既然是“國外之地”,必然是當下不屬於帝國,那就隻能依靠軍隊去打下來,再行封建。

當下便利於海外作戰、且擁有絕對實力的軍隊,唯有皇家水師。

太宗皇帝十幾個兒子,每人一處封地,且不論封國之大小,單隻是這十餘處封地,需要投入多少兵力、物力、財力?

攻城掠地、伐滅其國、開疆拓土,這又將產生多少功勳?

李積依舊悶聲不語,但素來不摻和朝政的李靖卻罕見的出聲反對:“太宗血脈,焉能流落於外?”

所有人都一愣。

唐儉拍著案幾,怒叱李靖:“老賊,你放屁!”

李靖:“……”

(本章完)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天唐錦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十九世紀換嫁情緣 武功儘失,隻能去當魔法師了 方仙外道 穿成惡毒雌性,五個反派雄性跪求收留 雄蟲勇闖首都星日記 三國:白毦陳到 家族修仙:全族跟我下副本 快穿之我的宿主像惡魔 男人野性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