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八章 奇貨可居_天唐錦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唐錦繡 > 第二一二八章 奇貨可居

第二一二八章 奇貨可居(1 / 2)

在祿東讚的思維之中,自有其立身處世之法則。

實力不如對方之時,自是搖尾乞憐、阿諛恭維、默默發展、伺機反噬;實力與對方相當之時,相互結盟、互惠互利、尋找漏洞、一擊斃敵;實力遠超對方之時,則盤剝擄掠、殺伐侵吞,務必將其徹底摁死、永絕後患。

此刻木鹿城中財貨堆積、數之不儘,隻需一場屠城便可將這些財貨據為己有,發一筆橫財,怎能不順勢取之呢?

薛仁貴喝口茶水放下茶杯,甩了甩因寫字而酸脹的手腕,笑著道:“出征之時,大都護曾有嚴令約束,對待大食人儘可以殘酷暴戾,殺戮掠奪自是不在話下,甚至關鍵時刻殺俘亦不是不行,兩國交戰自是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對待其餘胡族卻要儘可能的處於懷柔之策,讓所有人都感受到大唐軍隊乃‘仁義之師’,隻要不是支援大食軍隊、為虎作倀,自應一視同仁、秋毫無犯。”

頓了頓,緩緩道:“大唐能夠從前隋之廢墟當中迅速崛起,擁有今日之鼎盛繁華,沒有一文錢是搶奪而來。大唐與所有國家都秉持公正交往、互惠互利之友好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想要得到的東西自可由商貿之上獲取。”

天下種族之中若單純論及“戰事之多”,無人可出華夏之右,然而古往今來遍數華夏對外之戰,十中之九皆為“自衛反擊”,忍無可忍之時無需再忍,而強盛之時主動侵略他國幾乎從未有之。

即便是隋唐兩朝不斷東征高句麗,也是因為高句麗於遼東一帶時常侵擾大唐邊境、殺戮大唐軍民,且盤踞遼東對帝國之安危形成巨大隱患,這才不得不為之。

遍數古今,華夏對外之態度總體不過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已,隻要相安無事,絕不會主動入侵。

這是文化之根源所決定,非一朝一代之策略。

薛仁貴見祿東讚若有所思,又續道:“建設總比破壞難,周邊胡族麵對艱苦之環境積攢一點家業不容易,若無必要,大唐並不會縱兵擄掠……雖然燒殺擄掠確實來得更快,但大唐所不為也。”

祿東讚緩緩頷首。

他對曆史知之甚詳,確如薛仁貴所言那般,華夏自古講究的便是“仁義”二字,也一直予以踐行不悖。

羌蠻也好、匈奴也罷,甚至突厥、高句麗,這些部族皆在華夏周圍崛起一度強橫一時入侵華夏,可任憑華夏朝代更迭卻始終屹立不倒,反倒是這些胡族“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走馬觀花一般由盛至衰直至滅亡……

而吐蕃可能與這些胡族有所不同麼?

當下看來,吐蕃已經由盛轉衰,敗亡之日或許不遠……

難不成當真有“天道”,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不因人力而轉移,而“天道”之終極,便是所謂的“仁者無敵”?

這與胡族一貫之信念“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嚴重相悖啊……

一時間,祿東讚思緒翻飛、彷徨無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乃是普世之寫照,人也好、獸也罷,甚至於植物都在努力爭取生存空間,奮發向上、欣欣向榮,這怎會有錯呢?

但現實卻是講究“仁”的華夏源遠流長,總是能夠在衰弱之中奮起複興,進而回歸至天下主導之地位。

而奉行“天地至理”的胡族們,卻一茬又一茬、在興旺死絕之中走向寂滅……

這是怎麼回事?

“天道”到底是什麼呢?

……

攻占城池之後安撫百姓、商賈,承諾性命、財產之安全,恢複城內秩序一切依照大唐律法行事,木鹿城很快安穩下來,在這方麵唐軍極有經驗。

而唐軍戰無不勝、信守承諾的威望足以令各部胡族深信不疑。

城主府內。

一個陶罐放置於火爐之上,內裡湯水滾沸,一片片牛羊肉傾倒其中滾了幾滾之後用筷子撈起蘸了醬料塞入口中,美味至極,尤其是一盤青翠欲滴的蒜苗切得整整齊齊,算是冬日裡行軍途中極少能夠享受的菜蔬,入口清新脆爽。

王孝傑咽下羊肉,喝了口酒,問道:“葉齊德要如何處置?”


最新小说: 年代,世家少爺自逍遙 風生水起,山海可平 高考失利,拜該隱為師穿越異界 收徒萬倍返還師傅我超厲害 重生異界,開局覺醒無限物資 你們有外掛?那我隻能上科技了 淩霄宗破產重組計劃 龍途重開 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 快穿:不當血包了,我創翻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