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袁家的使者帶著厚禮和書信抵達了蔡府。
蔡邕先生接過了書信,細細閱讀後,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袁家的勢力與聲望,也明白這門親事對女兒來說意味著什麼。然而,他更關心的是女兒的幸福與意願。
“文姬,近日袁紹遣來使者,欲與你結為秦晉之好。為父深知袁紹乃當世英豪,地位顯赫,但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蔡文姬微微頷首,輕輕蹙起眉頭,聲音平靜地說:“父親,女兒知道袁紹的才情與地位,但女兒心中並無太多波瀾。”
“婚姻大事,女兒更看重的是心靈的契合。”
“女兒希望嫁一個誌同道合之人,他能理解女兒的詩詞歌賦,與女兒共度此生。”
蔡邕先生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憂慮:“文姬,你可知這世道,女子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你能有自己的想法,為父固然欣慰,但此事非同小可,你可要想清楚。”
蔡文姬堅定地看著父親,語氣堅定地說:“父親,女兒明白您的擔憂。”
“但女兒堅信,婚姻應當建立在相互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若隻是為了地位與財富,女兒寧願孤獨終老。”
蔡邕先生沉默良久,最終點了點頭,眼中流露出對女兒的讚賞:“好吧,文姬,為父會尊重你的選擇。隻是這世間,能與你心靈相通之人,恐怕難尋。”
蔡文姬微笑著說:“父親放心,女兒相信緣分天定,總有一天,會遇見那個懂我之人。”
蔡邕先生聽後,歎了口氣,他知道女兒的性子倔強,決定尊重她的意願。
於是,他回信給袁逢,委婉地表達了謝意,並說明了女兒的心意。
袁逢手持信箋,眉頭微皺,走進書房時,袁紹正坐在案前翻閱兵書。袁逢將信放在桌上,語氣沉重地說:“紹兒,蔡邕先生的回信已至,文姬小姐似乎對此事並不熱絡。”
袁紹放下手中的書卷,起身拿起信箋,一目十行地閱讀完畢,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但很快恢複平靜,他沉聲回答:“叔父,我明白了。文姬小姐才華橫溢,自有她的堅持和選擇,我雖感失望,但也能理解。”
袁逢看著袁紹,語重心長地說:“紹兒,你身為一家之主,能如此寬宏大量,叔父甚感欣慰。那你打算如何處理此事?”
袁紹沉思片刻,眼中閃過決意,答道:“我決定親自前往拜訪蔡邕先生,一則表達我對蔡家的誠意,二則表明我對文姬小姐的尊重。”
“即便不能成為夫妻,我也希望能保持一份友誼和敬意。”
袁逢點頭讚同,說道:“嗯,此舉甚好。蔡邕先生是當世大儒,你此行不僅是為了個人情感,也是為了我們袁家的禮數。準備一番,擇日出發吧。”
袁紹拱手應諾:“是,侄兒這就去準備。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以最真誠的心去麵對。”
幾日後。
袁紹身著華服,風度翩翩地來到了蔡府。府門敞開,燈火通明,蔡邕先生早已在客廳等候。兩人相見,一番寒暄後,便在案幾旁坐下,促膝長談。
蔡邕先生年過半百,仍精神矍鑠,學識淵博。他們談論時事,剖析天下大勢,袁紹對蔡邕先生的獨到見解讚歎不已。
話題轉到詩文,兩人更是興致勃勃,相互吟詠,彼此欣賞。
在這漫長的交談中,他們仿佛找到了知音,相見恨晚之情油然而生。
此時,蔡文姬悄悄來到客廳,坐在角落裡傾聽。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袁紹,對他的見解與才情深感敬佩。
袁紹的言談舉止,無不展現出一代英豪的風采,令蔡文姬為之傾倒。她暗自心想,此人確實非凡,難怪父親對他如此推崇。
蔡邕在交談中,眼角餘光不經意間捕捉到了角落裡文姬的身影。
蔡邕微微一笑,心中有了想法,於是話鋒一轉,開始將話題引向了音律之道。
袁紹便開始談論起音律的精妙之處,從宮商角徵羽的排列組合,到樂器演奏的技法,再到樂曲創作的意境,他娓娓道來,見解獨到,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