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立於船首,江風獵獵,吹動他猩紅的戰袍。身後是三千長沙子弟兵,刀戟如林,旌旗蔽空。
這位三十七歲的破虜將軍眯起眼睛,望向北方——那裡有十八路諸侯的盟約,有討伐國賊董卓的大義名分,更有他孫文台建功立業的壯誌雄心。
“主公,前方就是江陵。”程普快步走來,鐵甲鏗鏘作響,“荊州刺史王叡派人傳話,問我們借道何為。”
孫堅嘴角扯出一絲冷笑:“告訴他,長沙太守孫堅奉旨北上討賊,途經荊州,望刺史大人行個方便。”他特意在“長沙太守”四字上加重語氣。十年前,他就是在這裡,以郡司馬身份招募義兵,平定長沙區星之亂。如今故地重遊,身份已非昔日可比。
岸上忽然傳來一陣喧嘩。隻見一隊騎兵疾馳而至,為首者身著錦袍,正是荊州彆駕劉闔。
“孫將軍!”劉闔在馬上拱手,臉上堆著禮節性的笑容,“王刺史說了,北上討賊乃大義所在,自當放行。隻是……”他頓了頓,“荊州糧草有限,恐怕無法支援貴軍。”
孫堅眼中寒光一閃。程普、黃蓋等老將已按住了刀柄。
“哦?”孫堅聲音平靜得可怕,“王刺史的意思是,要我三千兒郎餓著肚子去打仗?”
劉闔額頭滲出冷汗:“將軍明鑒,實在是……”
“告訴他,”孫堅打斷道,“我孫文台行事,向來先禮後兵。今日借道是給他麵子,明日……”他忽然拔劍出鞘,劍鋒在陽光下泛著冷光,“這江水就要染紅了。”
當夜,軍中大帳。
“王叡這老匹夫!”韓當一拳砸在案幾上,“當年主公在長沙平叛時,他就百般刁難。如今我們奉詔討賊,他竟敢如此無禮!”
程普捋須沉吟:“王叡素來自詡名門,看不起我們這些行伍出身之人。更兼他與武陵太守曹寅有隙,恐怕是怕我們與曹寅聯手對他不利。”
孫堅盯著搖曳的燭火,忽然笑了:“曹寅……有意思。”他轉向一直沉默的朱治,“君理,你派人去告訴曹寅,就說王叡勾結董卓,意圖不軌,我孫堅願為朝廷除害。”
三日後,江陵城下。
王叡站在城頭,看著城外黑壓壓的孫堅軍陣,臉色鐵青。他身旁的曹寅滿臉惶恐:“刺史大人,孫堅突然調轉兵鋒,說是奉了您的命令來討伐下官……”
“放屁!”王叡怒喝,“我何時下過這種命令?”
城下,孫堅單騎出陣,銀甲在朝陽下熠熠生輝:“王叡!你身為漢臣,私通董卓,克扣討賊軍糧,該當何罪?”
王叡氣得渾身發抖:“孫文台!你血口噴人!本官何時……”
“證據在此!”孫堅高舉一卷竹簡,“這是從你派往洛陽的信使身上搜出的密信!”他轉頭對三軍高呼,“諸位將士!王叡勾結國賊,罪不容誅!今日我孫堅就要替天行道!”
城頭守軍騷動起來。王叡麵如死灰——他確實與董卓有書信往來,但那隻是官場應酬……
“放箭!給我射死這個狂徒!”王叡歇斯底裡地吼道。
但無人響應。守城將士麵麵相覷,竟無一人張弓。
孫堅大笑:“王叡!你眾叛親離,還有何話說?”他劍指城頭,“若你還有半分廉恥,就該自裁以謝天下!”
王叡踉蹌後退,撞在城垛上。他環顧四周,昔日的心腹此刻都躲得遠遠的。絕望中,他拔出佩劍……
正午時分,孫堅軍入主江陵。府庫大開,糧草輜重儘歸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