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客人買的都是現成的顏料,紙筆也多是讓夥計根據他們的需求推薦。
這裡頭的門道,可不比醫館少。
很多時候,你都不知道不懂行的顧客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
這一點上,畫鋪還是比醫館強些。
藥亂吃會死人,亂畫頂多就是費錢加傷眼罷了。
謝靜徽聽了,卻有些不服氣,挑眉道:“照你這麼說,事事都要準備齊全,那我是不是還得把山藥、雞肉、梨子都備齊了?畢竟枸杞山藥雞湯、烏梅山楂雪梨湯,缺了這些可做不成。可我們濟生堂是醫館,又不是肉菜鋪子,哪能什麼都備著!”
朱淑順一直在旁邊安靜地聽著,此刻終於明白左石青的意思,笑著打圓場,“靜徽,他說的不是要我們備齊食材,而是說烏梅和山楂的配比。你看,烏梅的酸味更醇厚深沉,山楂的酸甜味則更活潑明亮。若是烏梅放得多,煮出來的湯酸味厚重,帶著淡淡的煙熏味,回甘悠長;若是山楂放得多,就是酸中帶甜,甜味更明顯,喝著更爽口。”
左石青立刻附和,“淑順說得對!好在烏梅和山楂的價格相差不多,客人選擇時,完全可以依著自己的口味來,不用因為價格高低而猶豫。”
若是一貴一賤,說不定有些客人就舍不得多放貴的,反而影響口感。
不過分成小份,確實會增加藥童的工作量,也不利於客人根據自己的口味調節配比。
謝靜徽見兩人都這麼說,也不再堅持,點頭道:“往後會和他們說清楚的。”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1:1,愛喝酸的就多放烏梅,愛喝甜的就多放山楂。
幾人正說著,孫無咎已經帶著家丁走到了櫃台前。
他剛才在後麵,隱約聽見左石青直呼朱淑順的名字,又聽他們談論的都是枸杞、烏梅這些藥材。
孫無咎本以為趙金業,結果走近了一瞧,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
朱淑順最先瞧見孫無咎,立刻收起臉上的笑意,正色道:“孫郎君。”
孫無咎點了點頭,開門見山問道:“林娘子呢?我來取之前訂好的藥材。”
朱淑順做出引路的手勢,禮貌地說道:“師父正在會客,勞煩孫郎君先在休息室稍作休息。”
明確說是會客,而非問診。
孫無咎的目光不由得落在左石青身上,文質彬彬卻氣血充足,瞧著就不像家有病疾的模樣。除了國子監一幫紈絝,濟生堂少有這般年輕的病患和病患家屬。
好奇地問道:“這位郎君是?看著麵生得很。”
謝靜徽笑道:“這是我們師侄。”
這話一出,向來溫文爾雅的左石青立刻皺起了眉,有些不服氣地糾正道:“是師兄!”
生怕自己平白矮了一輩,特意把“師兄”兩個字說得格外清晰。
他自幼就是跟著左文竹學藝,理論上左家父子一個師門輩分。
所以,也和拜在左文竹門下的學畫的林門弟子一個輩分。
誰都彆占誰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