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前這位錢家主的弱點,就是他那些見不得人的私事。
一旦公開,錢家就完了。
晏謹很快就從錢家主身上問出了自己想要的訊息。
他不動刑,可他卻讓人畏懼。
錢家主是一個突破口,接下來,晏謹去審問其他的商戶。
他一去就對他們說:“錢家主已經跟本官說明了一切,承認了這些年漏稅之事,諸位有什麼與本官說的?”
在場:“??”
還是有人不願意承認。
晏謹無所謂,反正他都知道事實,隻是沒有對方簽字畫押認罪而已。
畫押而已,這有何難?
有人不承認,他就讓人摁著對方的手印在畫押,然後,繼續拿去對付下一個需要審問的人:“吳家已經承認,你們如何跟本官說?”
就這樣,一個套一個,被帶來的人,最終承認了自己的偷稅漏稅的行為。
這種套娃行為,看得殷正目瞪口呆。
於是,當殷正拿到晏謹呈上的整理過後的卷宗的時候,嘴巴張得可以吞下一個大雞蛋。
而此時,整個京城,都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的。
據說,錢家主等人,因為偷漏稅款,已經被京兆府審問,同時,也承認了自己偷稅漏稅的行為。
京兆府按照律令,大肆嚴懲了幾個偷稅的商戶、士族,有的行為過於挑釁,直接被查封,那查封府邸的動作,滿城轟動。
不過,錢家因為態度良好,且認罪及時,處理得當,並未被抄家,隻是被沒收了大量的產業。
這對錢家而言,已經是恩賜。
當然,也無人知曉,這背後真正的原因。
這同樣是晏謹的計謀,趕儘殺絕,對他並無好處,而以相對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對各方麵,都是有利的。
破釜沉舟是不得已而為之,乃下下之策,反正,從此開始,錢家和與錢家相關的勢力、朝臣,都將有把柄落在他手上。
這是近幾年來,最轟動的一次查稅行為。
圍觀的百姓不少,有幾戶人家直接被定罪,徒刑十五年,家產充公。
不出兩日,京兆府貼出公榜,鼓勵舉報偷稅行為,核查證實後,京兆府會給予偷稅之人所繳納稅款的十分之一作為獎賞,同時,若是檢舉之人本身存在漏稅行為,可以減輕刑法。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商商勾結,本來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曆朝曆代,商戶與官府勾結,貪稅、漏稅、偷稅的行為,屢禁不絕。
朝廷深知,水至清則無魚,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如今,大齊盛世,賦稅仍是二十年前的製度,趙崇早就有心改革賦稅製度,隻是苦於沒有機會而已。
如今,機會來了!
錢家主不是京城最富貴的人家,可錢家主跟京城其他商戶、貴族、還有朝臣有所牽連。
錢家主就像一根繩子,一抽,就被拉出了不少人。
於是,有人發現,跟錢家主有關係的一些人,又被帶去了京兆府。
此刻,心思細膩的人,已經嗅到了一絲政策變動的味道,而嗅覺不夠靈敏的人,則開始人人自危。
還不等京兆府有下一步的行動,往年不按時交稅的人,紛紛主動去繳納稅款。
有的人甚至還主動坦誠:“去年,我家賬房先生算錯賬,少繳納了一些稅款,這不,今年,我們核算的時候有所發現,因此,立刻補上來的,殷大人明察秋毫,可不是我們家漏稅呀。”
“哎,殷大人,你可千萬彆誤會,今年之所以拖到現在,不是在下不遵守規矩呀,實在是賬房先生的速度太慢了,這不,前兩日才算清了賬目,今日我就早早過來了。”
“大人,前幾日交上來的稅款,我們回去核算之後發現還有不足,因此主動交上來了,大人可千萬彆誤會啊。”
誰還記得,之前心中想的,看看晏謹這個新任狀元郎如何跌倒呢?
他們還想著為難晏謹。
最後才知道,到底是誰為難誰。
人家如今不但不跌倒,甚至還毫不費力吹灰之力,就解決了今年京兆府的難題,順便,還填充了國庫。
殷正看著來京兆府交稅的人,幾乎門庭若市,臉上露出了老狐狸的微笑:(* ̄︶ ̄
晏謹啊晏謹,真有你的!
解釋①曆史上對偷稅漏稅的懲戒十分嚴,舉報和獎勵政策也十分出人意料,大家不要刻板印象覺得現在才這樣,感興趣的可以去搜查相關曆史資料,小說裡就不要考證啦。
殷大人:(ΩД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