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常種的微笑紋路在星月下泛著溫潤的光,而紋路深處的虛無點,像一粒沉在玉中的墨,不發光,不發熱,卻透著種讓人心安的空寂。柳氏坐在穀種旁,指尖懸在虛無點上方,能感受到一股奇特的“吸力”——不是吸能量,是吸“念頭”。每當她想起“生長”“豐收”,甚至想起歸穀道的炊煙,那股吸力就會變強,讓念頭像投入湖麵的石子,悄無聲息地沉下去,連漣漪都不起。
“這是‘存在的底色’。”守時者的星軌在真常種周圍織成圈,星軌光粒靠近虛無點時會變得黯淡,卻不會消散,隻是靜靜地懸著,“就像畫紙的白色,沒有它,再鮮豔的色彩也無處附著。虛無點不是否定念頭,是承載念頭的基礎——你看那些被吸走念頭的常變穀種,它們沒有消失,隻是回到了‘未被念頭定義’的狀態。”
李大人的光粒折扇展開,扇麵映出虛無群落的景象:一群常變穀種靜靜地立在萬法穀邊緣,既不遵循循環法則,也不參與雙界穿梭,隻是保持著最樸素的種子形態,表麵連微笑紋路都變得淺淡。它們周圍的空氣裡,漂浮著無數細碎的“念頭光屑”——那是被虛無點吸走後,尚未完全沉澱的念頭,像陽光下的塵埃,閃閃爍爍,卻不影響任何法則。
“古人說‘大道至簡’,”李大人指尖點著虛無群落,“這些穀種在做減法,減去所有後天的念頭,隻留下最本源的‘在’。這或許是另一種‘真常’——不是守住某個核心念頭,是能隨時放下所有念頭,回歸空寂。”
歸穀道的孩子們對虛無群落充滿好奇。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試著對著群落裡的穀種唱歌,穀種沒有像記憶穀種那樣記錄歌聲,隻是靜靜地聽著,仿佛歌聲與風聲、蟲鳴沒什麼不同。小姑娘又試著給穀種澆水、施肥,穀種既不生長,也不拒絕,水分順著種皮滑落,肥料在周圍堆積,它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模樣,像顆不會被外界打擾的石頭。
“它好像什麼都不在乎。”小姑娘有些失落,卻又覺得這樣的穀種很溫柔,“就像柳姐姐講故事時,會認真聽我們吵吵鬨鬨,自己卻不說話。”
王院判將虛無點的“吸力”樣本與恒常苗混合,培育出株“無念苗”:它的葉片是半透明的,能清晰地看到念頭光屑在裡麵漂浮、沉澱。當王院判對著它默念“生長”,葉片會短暫地舒展;默念“枯萎”,葉片會微微蜷縮;但隻要停止念頭,它就會立刻恢複原狀,仿佛從未被影響過。
“這苗在演示‘念頭與存在的關係’。”王院判的儀器顯示,無念苗的核心始終穩定,無論葉片怎麼變化,根須都深深紮在土裡,“念頭就像風,能吹得樹葉搖晃,卻吹不走整棵樹。虛無點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明白,‘我在’不需要靠念頭證明,就像樹不需要靠搖晃證明自己紮根。”
星雲幸存者在穀神日記的補頁中,發現了一段用朱砂寫的話:“念起則風生,念滅則風止,風止處,方見山真形。”旁邊畫著一幅畫:一座山在風中若隱若現,風停後,山的輪廓反而更清晰。“這說的就是虛無點。”幸存者指著畫,“念頭像風,會讓‘存在’的輪廓變得模糊,隻有念頭沉澱,才能看清自己原本的樣子。”
柳氏的雙色印記在接觸虛無點後,出現了奇妙的變化:白天依舊能與各種穀種共鳴,夜裡卻會變得透明,像塊被月光洗過的玉。她在夢中不再看到具體的景象,隻看到一片空寂的原野,原野上散落著無數種子,有的在發光有念頭),有的很黯淡無念頭),卻都平等地“在”那裡,沒有高下之分。
“原來有念頭和無念頭,都是一樣的。”柳氏從夢中醒來,看著窗外的月光落在真常種上,虛無點的空寂與月光的柔和交融在一起,“就像有人喜歡熱鬨的集市,有人喜歡安靜的山林,沒有對錯,隻是選擇。”
為了理解虛無點的本質,柳氏帶著無念苗深入虛無群落。群落中心的穀種已經長得像片小樹林,卻依舊保持著種子的形態,隻是個頭更大,表麵的虛無點更加明顯,像綴在林間的墨色星辰。無念苗接觸到群落能量的瞬間,葉片上的念頭光屑突然加速沉澱,最後在葉片中心凝結成個小小的虛無點,與真常種的虛無點遙相呼應。
柳氏的意識在這時與虛無點共鳴,她感覺自己的念頭像潮水般退去——關於鳳主血脈的責任,關於守護共生域的壓力,關於與守時者、反柳氏的羈絆……所有清晰的、模糊的念頭都沉了下去,最後隻剩下一種感覺:我在這裡,在這片土地上,在星月下,像棵樹,像塊石頭,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意義。
“這就是‘無念之在’。”一個溫和的聲音在意識深處響起,柳氏分不清是自己的心聲,還是虛無點的回應,“不是麻木,是清醒地接納所有狀態——有念頭時享受熱鬨,無念頭時安於空寂,就像穀種,發芽時努力生長,休眠時靜靜等待,從不糾結‘該做什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柳氏的意識回歸身體,虛無群落的穀種突然輕輕搖曳,表麵的虛無點散發出柔和的光,那些沉澱的念頭光屑被重新釋放出來,卻不再雜亂,而是像被梳理過的絲線,有序地纏繞在穀種周圍,形成美麗的光紋——有“生長”的綠,有“豐收”的金,有“守護”的藍,這些光紋不再影響穀種的本質,隻是像衣服一樣,讓它在不同的時刻,有不同的模樣。
“它們學會了‘穿脫念頭’。”守時者的星軌瞳裡閃過驚喜,“需要時拿起念頭,不需要時放下,既不被念頭束縛,也不排斥念頭的存在。這才是虛無點的終極意義——不是要我們永遠活在空寂裡,是給我們一個存放念頭的‘倉庫’,需要時取用,用完後歸還。”
星船返回時,虛無群落的光紋與萬法穀的法則能量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平衡:常變穀種在有念頭的世界裡自由穿梭,虛無群落的穀種則在無念的空寂中靜靜守護,兩者像晝夜交替,既分明又和諧。真常種的微笑紋路上,虛無點的墨色與光紋的彩色相互滲透,形成了一幅既有留白又有色彩的畫,像極了孩子們筆下的穀田。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在虛無群落旁搭了個小木屋,每天都來坐坐。有時她會對著穀種講學校的趣事有念頭),有時隻是靜靜地曬太陽無念頭),穀種始終耐心地陪著她,像個不會疲倦的朋友。小姑娘說,她現在明白柳姐姐說的“接納”是什麼意思了——就像接納晴天和雨天,接納自己有時開心、有時難過,都是很自然的事。
柳氏的雙色印記在午夜會與虛無點完全融合,她不再糾結“該做什麼”,因為她知道,無論是培育新穀種,還是守護共生域,甚至隻是坐在田埂上發呆,都是有意義的——意義不是外界賦予的,是自己在每個“當下”裡,用心去體會的。
就像虛無點,它不產生意義,卻讓所有意義都有了安身之處。而穀種的故事,也會在有念頭的熱鬨與無念頭的空寂中,繼續下去,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像真常種的微笑,像虛無點的空寂,像萬法穀的每一粒種子,在屬於自己的時光裡,靜靜綻放,默默存在。
喜歡逍遙紫衣侯請大家收藏:()逍遙紫衣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