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勢力被王楚統一後,王楚開始大力發展典當行。
在省城,他總共開了八個典當行,東南西北四個區域,分彆開了四個典當行。
這也是因為省城的地域比較大,一個區域開兩個典當行,業務都未能完全飽和。
當然,在這期間也有與其他的典當行起衝突,不過王楚和以前在市裡開典當行一樣,給對方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合並占股,第二個就是讓對方自己發展,自生自滅,不過不要故意來自己典當行找茬。
開始還有極個彆的典當行想要找王楚的麻煩,結果在得知王楚的真實身份後,嚇和主動來送禮道歉。
從此以後,省城這邊的典當行就不敢再對王楚有任何不乾淨的動作了。
王楚的典當行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在省城的典當行穩定之後,他又把典當行開到了周邊的市縣,整個省,他足足開了有接近一百家典當行。
這個規模彆說是在八十年代,就算是在現在都非常嚇人。
當然,王楚是在等機會,一旦放開民營銀行的牌照,他就會把這些典當行全部轉型為銀行。
他現在做的業務,其實已經等同於銀行業務了,隻是沒有相應的牌照,顯得沒有那麼官方性,反而像是民間借貸一樣。
但是在合規性方麵,王楚是在嚴格控製的。
不得不說,當一個版塊發展起來了,再發展其他版塊就非常容易了。
在典當行高速發展的同時,楚秋江的手機店,也開到了全省的各個區域,趙誌國的電視連鎖店都開到了全省的各個區域。
就連王楚的房地產事業,也都做到了省城,省城裡麵有那些做房地產開發的老板在缺資金的情況下,達不到銀行的政策條件,就會來找到王楚。
王楚這個時候並不會直接貸錢給對方,而是進行股權投資,在對方建設有收益的時候,進行分成。
如此一來,其實變向的相當於他也在做房地產生產。
總之,他的典當行也在綜合發展,有點類似於早期的某安銀行。
再說商場方麵,王楚帶著趙誌國去了一趟港市,在港市引進了不少國外的知名品牌入駐長陽縣。
長陽縣的國際購物中心,震驚了整個省,省或者市裡麵很多有錢人,都到長陽的國際購物中心去購物。
畢竟到這裡購物,可比去港市購物方便多了,在這裡也能夠買到港市很多流行的大品牌,這些有錢人不可能舍近求遠地去港市。
因為這家國際購物中心的運營成功,甚至省方麵還主動出麵找王楚,想在省城給王楚一塊地皮,讓王楚在省裡也打造這樣一個國際購物中心出來。
省裡也意識到了,這樣的國際購物中心,完全可以打造成省城的地標性建築,對於發展政績有巨大的好處。
省裡願意給地皮,王楚沒有不投資的道理。
而省城新的國際購物中心,依然由朱建成承建,畢竟朱建成有承建的經驗。
秦中明自然不甘落後,結果利用自己的關係到外省的省城去談了一項差不多的合作,非要讓王楚投資在那邊也搞一個國際購物中心。
秦中明也是王楚的股東,王楚也不好顧此失彼,所以也進行了投資。
當然,王楚有這麼多錢進行投資,這還要依賴於古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