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低空掠過冰蓋,逐漸能看到人類活動的痕跡。
首先是如同巨大白色蘑菇般的半球形建築零星分布,接著是結構更複雜的大規模聚居點。
建築大多采用高強度複合材料,顏色以白色和淺灰色為主,與冰原環境融為一體,頂部覆蓋著厚厚的積雪。
管道和線纜像血管一樣在建築群之間延伸。
最終,他們在標注著“希望城hopecity)”的聚居點外圍降落區停下。
兩人結伴進入希望城。
與中心城或浮島其他地方的喧囂截然不同。
這裡異常安靜。
街道寬闊但行人不多,都穿著保暖實用的功能性服裝,大多數人步履匆匆。
空氣中有淡淡的機油味和一種……人工合成營養膏的味道。
建築內部溫暖如春。
但裝飾極其簡潔,甚至可以說是簡陋。
巨大的透明穹頂覆蓋著中心區域,將風雪擋在外麵,下方種植著一些耐寒的綠色作物,是整個城市最富生機的地方。
呂誠和秦月的外貌和氣質,尤其是秦月身上不經意流露出的貴氣,讓他們在人群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引來不少好奇但克製的目光。
他們找到一家看起來像是為外來者服務的簡樸旅店住下。
“這裡……和想象中不太一樣。”
秦月坐在房間硬邦邦的椅子上,看著窗外井然有序但缺乏色彩的街道,小聲說。
沒有浮島的霓虹閃爍,沒有中心城的喧囂活力,隻有一種務實的的肅穆感。
“確實。”
呂誠說:“我本以為這裡會更有美國特色......”
如果不是金拱門和開封菜。
他根本認不出這是美國,感覺更像是一個第三世界國家。
“畢竟是建立在凍土上的國度。”秦月站在窗邊,目光掃視著城市的布局和防禦設施:“資源匱乏,能發展到這樣,已經是個奇跡了。”
他們像普通遊客一樣,在城市裡閒逛。
參觀了利用地熱能源的巨型溫室,看著新美國人在有限條件下精心培育的蔬菜瓜果。
在博物館中,看到了記錄著先民們如何在末世駕船逃離、如何在極寒中掙紮求生的全息影像。
午餐是在一家本地人常去的小餐館解決的。
食物很簡單。
主菜是某種富含蛋白質的合成肉排和溫室種植的土豆泥,飲料是略帶鹹味的能量飲品。
味道很一般,甚至可以說單調。
秦月小口吃著,微微蹙眉:“這味道……真是一言難儘。”
她錦衣玉食慣了。
這種食物對她來說確實是個挑戰。
“能填飽肚子就行。”
呂誠倒是吃得麵不改色,他在東淮城吃過更差的:“聽說十年前,他們連這種穩定的食物供應都很難保證,隻能靠打撈海魚和藻類為生。”
“十年?”
秦月放下叉子,好奇地問旁邊的侍者:“大叔,聽說你們的生活是最近十年才突然好起來的?是真的嗎?”
侍者是個頭發花白、麵容和藹的老人。
他聞言露出真誠而感激的笑容:“是啊,小姑娘。”
“全靠小天使瑪利亞的恩賜!讓凍土長出莊稼,不然我們現在可能還在挨餓受凍呢。”
他的語氣充滿了虔誠和慶幸。
“天使瑪利亞?”
秦月眼睛一亮。
少女對童話般的故事總是充滿興趣。
“南極洲是神明賜下的應許之地,是被賜福過的地方。”侍者說:“不管有多少人,這片土地永遠能養活我們!”
“讚美神明,讚美瑪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