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很少抽煙的顧明,開著車窗,任由指尖的香煙嫋嫋升騰起一縷縷輕煙。
煙霧繚亂間,他緩緩道出了當年的往事:“我躺在地上,看到一百多個人從我身邊走過,有遲疑的,有猶豫的……”
“我那時候就在想,隻要有人肯給我一個包子,哪怕一口饅頭,我也要舍命報答他。”
“失望接著失望,直到老顧出現,宛若一束光,他對我來說,就像是天使般的存在。”
“他毫不猶豫的把我背回了家。”
“我身上有傷,還是槍傷,老顧看到後,嚇了一跳,他那點存錢罐的錢,全給我用來治傷了。”
“他爸媽不給我飯吃,他就把他的飯菜給我吃,以至於他被他爸媽扔出家門,讓他選,是要把我趕出去,還是自己主動滾出去。”
“老顧那會才14歲啊,帶著我就往外走,走的那叫一個灑脫。”
“也是因為我,老顧才和家裡人生了嫌隙,被送去了鄉下……”
提及這些往事,顧明的心中滿是無儘的感激與感恩。
那個戰火紛飛、生靈塗炭的年代,若不是老顧及時伸出援手,他恐怕早已命喪黃泉,根本活不到現在。
而且,老顧與家裡人的關係之所以會惡化到如此地步,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顧明始終覺得,倘若老顧當初沒有將他撿回家,或許,老顧的爸媽也不會萌生出要與老顧斷絕關係的念頭。
“爸,你說你不姓顧,這又是怎麼回事?”顧言好奇的問。
顧明聽了,緩緩道:“當年查的嚴,我又沒有戶口本,屬於流民,身上還有槍傷,還是從北方逃過來的,要是被抓到,隻有死路一條。”
“有一次,京城大掃查,查到了顧家,當時老顧的爸媽不在,問及我時,老顧脫口而出,說我叫顧明,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
“我當時都愣住了,得虧老顧機警,不然以他家裡人的態度,把我送出去也是遲早的事。”
“後來,老顧的爸媽還是想要舉報我,覺得我是個麻煩,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
“是老顧威脅他們,說我已經登記過了,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如果他們去舉報,那全家都得死。”
老顧這般護著他,早已和家裡人徹底決裂。
家裡人覺得老顧胳膊肘往外拐,遲早會害死他們。
所以,當有名額要下鄉時,老顧就成了首選。
“知青的事情結束以後,嶽父不是可以回來了嗎?為什麼他對京城這麼抵觸?”顧言坐在副駕駛上,滿臉的不解。
顧明看向顧言,眼神深邃的搖了搖頭:“中間發生了一些事……老顧好歹也是京城人,哪裡下過田,他去了柳城以後吃了不少苦,有一次差點死了。”
“他想儘辦法聯係到了京城的家人,可他們卻說已經和老顧斷絕了關係。”
“好在他們把信給了我,我便安排醫生去了柳城。”
也是那一次,老顧徹底對京城的家人死心了。
一個將死之人,將自己死前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家人身上,而家人卻說他不是他們的家人,讓他死遠點……
顧言點點頭,總算是對當年的事情有所了解了。
與此同時,小平房前,老顧站了許久許久,最終深吸了一口氣,鼓足勇氣上前敲響了房門。
“誰啊?”屋內傳來聲音。
隨著門打開,整個屋子瞬間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