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周家出來,宋嘉向陳先生道謝後,想起什麼似的問道:“陳叔,昨天聽嬸子說,她已經把工作轉給耀林了?”
陳先生歎了口氣:“是啊,這也是沒辦法。要不是因為小寶這事,我們也不會……”
他搖搖頭,“原本是想等耀林高中畢業後,再把工作轉給他。要不然孩子一畢業沒工作,就得被安排下鄉了。”
“其實不一定非要走接班這條路。”
宋嘉看著他,認真道,“我們這次過來,路過京市時聽說,可能要恢複高考了。我是建議讓耀林好好把高中讀完,說不定能趕上好時候呢。”
“真的?能恢複高考?”陳先生眼睛猛地一亮。
“雖說還沒正式下文,但風聲傳得挺像回事。”
大伯過來的時候,跟宋嘉提了一嘴,說中央正在開會討論教育方麵的事。
所以宋嘉大膽猜測,今年恢複高考的消息說不定會提前登上人民日報。
陳先生激動道:“好好好,你說得在理!我回頭就跟耀林說,讓他啥也彆想,一門心思念書!”
他就是靠當年宋老爺子資助讀書,才改變了命運。
讀書有多重要,他最清楚不過了!
宋嘉笑著點頭,又低聲提起另一件事:“至於嬸子那份工作,我覺得不如先賣掉。現在公家不是開始組織小集市了嗎?政策一天一個樣,保不齊哪天就允許搞個體生意了。你們手裡有閒錢,不如在附近買棟騎樓。”
“您家現在住得擠,買棟騎樓既能住得寬敞些,將來要是政策允許,樓下還能開個小鋪子,總比守著個工作強。”
陳先生聽得心頭直跳。
這一年多和宋思禮來往,經常聽他聊經濟形勢,多少也開了些竅。
如今宋嘉又這麼說,他忽然明白過來。
宋家這父女倆,看事情的眼光比誰都遠。
想當年宋老爺子就不簡單,現在看宋家這一代比一代更有遠見,跟著他們的想法走準沒錯。
陳先生隻覺得心頭滾燙,在他年輕時,宋老爺子拉了他一把,如今孩子出事、小兒子前途未卜,又是宋嘉點醒了出路。
人生每到最黑暗的時刻,宋家人總能像及時雨一般伸出援手。
宋家於他,是恩人,是救世主,是這輩子都還不清的恩情。
宋嘉之所以願意提點陳先生,也是看陳家是那種踏實本分、懂得感恩的人家。
而且她爸媽以後在羊城長住,少不了要和街坊鄰裡打交道,有陳家這樣靠譜的鄰居相互照應,她也能更放心。
有了宋嘉這番話,陳先生心裡知道宋嘉買騎樓不隻是為了自己住,怕是有更長遠的打算。
所以接下來幾天,他一有空就四處打聽誰家要賣房,想著幫宋嘉多留意幾套合適的。
自家買房的事他倒不急,畢竟他們住在這一片,隨時都能物色合適的房子。
與此同時,宋嘉和沈望川也沒閒著。
兩人裝作尋親的樣子,在北京路高第街一帶轉悠了兩天。
說來也巧,正趕上一戶人家急著搬家去港城,家裡的騎樓急於出手。
那騎樓地段不錯,臨街的門麵寬敞,宋嘉看了一眼就相中了,沒費多少功夫就談妥了價格,又拿下了一套。
加上陳先生幫忙物色的,前後一共買下三棟騎樓,還在騎樓街後麵撿漏買了個帶院子的平房,才花了一千塊錢。
因為沈望川的軍官身份不方便持有房產,這些房子全都記在了宋嘉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