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後,她的戶口、糧油關係都會轉到京市,由學校統一供應。
但軍區醫院這邊依舊會按照最低標準發放工資,相當於是帶薪上學了。
現在距離過年也就十多天了,趁著這段時間,宋嘉得把中醫部的後續工作和醫院這邊對接好。
現有的藥方都可以正常生產,所用藥材基本上來自東陵縣和奉池縣種植基地,那些種子都是她用異能培育過的。
還有少部分本地種不了的藥材,她打算到了京市後定時用異能催生,再郵局寄過來。
總之無論如何,都要保證藥材質量和成藥藥效不打折扣。
年初在東陵縣試種的龍葵,秋收時已有一批收獲,但宋嘉還沒把青陽丹藥方投入大量生產。
她一直在等段老爺子的康複情況。
葉大夫這一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段老爺子的病案寄給她看。
肝炎治療本就棘手,她必須確定藥方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預計明年才能正式量產。
說起葉大夫,他在得知高考恢複的消息後,特意回了趟京市。
見了見以前的老朋友,也探了探大家是否願意回京北大學任教。
得到的答案很統一,隻要國家需要,他們隨時能重返講台。
向教授的眼睛經過兩年治療,現在戴上眼鏡能看清東西,講課不成問題。
隻是張德雲教授的腿傷本就嚴重,加上常年磋磨拖垮了身體,即便平反後能回去教書,恐怕也已是有心無力。
但不管怎樣,葉大夫是鐵了心要回京市的。
國家正在百廢待興,他們這些老骨頭豈能袖手旁觀?
所以在得知宋嘉如願考進京北大學後,他也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回京市了。
醫館就暫時交給周紅衛和林冬生打理。
臘月二十六那天,中醫部的收尾工作終於結束。
秦素芝早早就盼著回老家擺酒炫耀,臘月二十五這天,便跟著沈望昕、孟婆婆,抱著剛滿半歲的周博易回了奉池縣。
在軍區家屬院住了兩年,家裡的物件攢了不少,縫紉機、自行車這些帶不走的,都搬到了隔壁,給沈望昕和周誌遠兩口子用。
那台黑白電視機宋嘉也留了下來,她打算到京市後換台彩電。
剩下的東西打包了十多個包袱,能郵寄的就托郵局送走,實在寄不了的就讓周誌遠這個壯勞力扛上火車。
他得了沈望川的命令,要護送宋嘉母子三人去京市。
打包忙活了整整一天,第二天終於能出發了。
中醫部的同事們想來送行,被宋嘉笑著打發了,人多太紮眼。
吳美玲則要等過完年再去京市,鄧玉娟惦記著宋嘉喜歡吃她蒸的饃,特意一大早起來蒸了一鍋,還烙了幾張肉餅和雞蛋,給宋嘉帶著路上吃。
張素珍和林雪是直接到家裡來送的。
張素珍在托兒所上班快一年了,小盼盼如今能會走了,母子倆的日子過得安穩踏實。
她一直記著宋嘉的恩情,知道宋嘉要去京市上學,總覺得大城市處處要花錢,就把自己這一年來攢的積蓄,大半都拿出來塞給宋嘉。
宋嘉哭笑不得,“我去上學有國家補助,軍區醫院還給我發著工資,我可不缺錢,這錢留著給盼盼買新衣裳吧。”
“您幫了我們娘倆那麼多,我也沒彆的能報答的……這點錢您要是不收,我這心裡不安生。”
張素珍她不懂什麼補助政策,隻覺得該把自己能給的都給出去,才對得起宋嘉一次次的幫襯。
林雪幫著把最後一個行李箱搬上車,插話道:“你就把心放肚子裡吧。她可是中醫部的大股東,誰缺錢也輪不到她缺錢。你把這些錢好好收著,你們母女倆把日子過好了,比啥都讓她高興。”
見宋嘉跟著點頭,眼裡漾著暖意,張素珍這才紅著眼眶把錢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