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小姐,請留步。”
宋聿鬼使神差地開口叫住了她。
宋嘉腳步應聲頓住,心中暗喜,麵上卻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疑惑轉過身來。
“這位先生,還有什麼事嗎?”
她剛才沒主動搭話,就是怕太刻意會讓宋聿起防備心。
畢竟在1979年,不少海外華人對國內的印象還停留在“落後貧瘠”的階段。
要是她一上來就提投資,難免會被當成“有所圖”,反倒壞了機會。
宋聿打量著她,問道:“你是在這邊留學?”
“是的,”宋嘉頷首,“我是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交換生,今年剛來。”
“今年剛來?”宋聿微微挑眉,又追問了句,“那你對國內目前的情況應該還很了解?”
宋嘉微微一笑:“還行吧,出來前一直在國內學習和工作。”
宋聿沉吟片刻,忽然問道:“我們能不能找個地方聊聊?我有些事想問問你。”
“當然可以。”宋嘉爽快地答應了。
兩人走到宴會廳角落的休息區坐下.
宋聿先開了口,問了一些關於國內經濟環境、市場開放程度、政策風向的問題。
他其實早從新聞裡知道華國在搞改革,可新聞報道得籠統,他想聽聽更真實的情況。
宋嘉把問題一個個都答了。
她沒繞彎子,客觀說了國家和那些發達國家比,確實還有差距。
但同時也強調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潛力。
宋聿聽得認真,眼前這位年輕女孩的見識和談吐,遠超出他的預期。
等宋聿問得差不多了,宋嘉才狀似隨意地反問:“先生問這麼多,是有想法回國投資嗎?”
宋聿坦誠道:“是有這個想法,但是還不成熟。國內封閉了這麼多年,很多行業的規則都不熟悉,怕貿然進去出問題。”
“正是因為基礎薄弱,才更需要資金和技術呀。”宋嘉輕聲說,“而且現在國家缺的就是像先生這樣有實力、有眼光的人回去投資建設,政策上肯定會給優待。您要是真有想法,其實可以先從小項目試試水。”
宋聿看著她認真的樣子,忽然問了句:“那……能回國常住嗎?我指的是,以後紮根在國內。”
宋嘉愣了一下,有些意外:“先生是想回國定居?”
宋聿苦笑了一下,語氣裡多了幾分柔軟:“不瞞你說,我家老爺子年紀大了,前些日子查出重病,唯一的心願就是能回國內,落葉歸根。我這也是替他打聽打聽。”
他自己都沒料到,會跟一個剛認識的女孩說這些家事,可看著宋嘉的眼睛,他就覺得親切,願意多說幾句。
“原來是這樣。”宋嘉表示理解,“定居的事,具體得看政策,但要是您願意攜資金和技術回國投資,建立生產線、創辦企業,以‘華僑投資者’的身份回去,我相信國家一定會非常歡迎,並會儘力為您提供便利的。”
“如果先生有需要,我或許可以幫您聯係國內的相關部門或機構先行谘詢一下。”
宋聿確實心動了,但他畢竟是謹慎的商人,沒有立刻做決定。
“謝謝你的建議。不過這件事關係重大,我還需要再仔細考慮考慮。”
“當然,投資是大事,慎重是應該的。”宋嘉表示完全理解。
一番交談下來,宋嘉越看越覺得宋聿的眉宇間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那種親切感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