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張元林主動出擊破僵局,耳光的秘密曝光,秦京茹家中爆發激烈衝突
秦淮茹被張元林幾句話說的眉頭緊鎖,顯然是頭疼起來了。
“我當然知道許大茂人賊心黑了,所以我想著把那份協議拿出來說事兒嘛,不過你提醒的對,在村裡不比在大院,我爸媽都是老實本分過日子的人,萬一惹的秦京茹不高興了,等我們一走,她有的是辦法壞了我們的口碑和名聲,我爸媽一把年紀了,他們可對付不了這種事兒!”
張元林點著頭說道:
“就是說啊,如果這事兒是發生在大院裡,那根本不怕他們搞事情,我反正有的是時間,天天奉陪都可以。”
“但這是在村子裡,等過完年我們就得走,到時候就是你爸媽來承擔這一切,他們年紀大了也搞不懂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最後吃虧的肯定是老人家。”
“尤其是秦京茹他們一家子把許大茂的事兒傳的沸沸揚揚,估計全村人都知道秦京茹在城裡找了個條件很好的對象,但秦京茹來城裡打許大茂巴掌誰也沒告訴,這時候咱們要是說漏了嘴,讓秦京茹一家子蒙羞丟臉,他們家肯定要記恨你一輩子。”
“所以我讓彆考慮這些年貨的問題了,還是想想怎麼跟秦京茹溝通吧,真等她找上門來,你閉門不見也不是,開門教訓她也不是,更不能當著村裡人的麵把我們兩家簽協議的事情說出來,無論是哪一個都會引起秦京茹的不滿,被找理由秋後算賬。”
秦淮茹再次沉默,扶額思考了許久,最後發出一聲長歎,無奈說道:
“老公,我還真想不出一個好的法子來對付秦京茹,而且我也不想當助力他們兩個走到一塊兒去的人,你說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張元林出言安慰道:
“你彆著急,離進村還有段時間,容我好好想一想。”
就這樣,夫妻倆個各自思索起了對策,三個孩子則是在顛簸的汽車上打起了瞌睡。
沒多久,秦淮茹再次發出一聲長歎,伸手狠狠揉了揉自己的麵部,顯然是沒能想出有效的辦法來。
這個時候,靠著椅背閉目養神的張元林猛地睜開眼睛,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媳婦兒,來,仔細聽我說,咱們到了爸媽家落腳以後,不能等秦京茹找上門,咱們要先發製人……”
聽完張元林給的主意,秦淮茹瞬間眼睛就明亮了,豎起大拇指連連點頭說道:
“老公,這個辦法真是太棒了,咱這一家子還是你的腦子好使啊!”
“這麼一來,咱們既能表現出對秦京茹終身大事的關心,又不用遮遮掩掩怕當眾說錯話,還能把矛盾衝突轉移到秦京茹家裡去,順便趁這個難得的機會把包袱甩了,以後再也不用插手秦京茹和許大茂的破事兒咯!”
有了解決辦法,秦淮茹心情大好,眼看著孩子們都醒了,便笑著和孩子們說起了這些年來回家路上的種種變化。
隨著汽車緩緩停下,一路平安的到站了。
在張元林一家五口下車後,車廂內瞬間空了不少,可想而知他們帶了多少東西回村。
得虧是孩子們都大了,也有力氣能幫忙拿一些東西,不然兩個大人難拿這麼多東西不說還要把娃抱手裡掛身上,這樣的回家之路也太折磨人了。
張元林上次跟秦淮茹單獨回來過一次,對村裡的變化有些印象,但孩子們已經很久沒來了,看這裡的環境有些陌生。
雖說農村的變化相比城裡要少很多,但是修路是一直在進行的長期工程,要知道這個項目的參與者之一就是張元林。
那是在最高級彆的大會議室裡開的討論大會,張元林作為特邀成員之一除了在現場全程旁聽以外還上台發表過講話,給予過一些富有設建設性的提議,其中一部分被現場采納,一部分被記錄在案,準備留作後期舉辦發展會議的時候使用。
“要致富,先修路!”
這個口號一經提出,立馬得到了現場所有參會人員的認可和支持,幾位高層領導更是站起身來鼓掌叫好,於是與之相關的提議沒有任何爭論的被采納通過了。
雖說這句話是在八十年代修公路的時候提出來的,但早十幾年拿出來用於項目的推進也沒什麼問題,反正都是為了建設發展,讓老百姓的日子過的更好嘛!
不過這話既然是從張元林嘴裡說出來的,還是當著那麼多領導的麵,今後有了任何功勞和成績肯定少不了他的一份,隻是這種事情普通老百姓接觸不到,全是高層領導口口相傳,不知不覺間張元林的名聲和地位又提升了一些。
進了村子,路上的人就多了起來,很快有一些大孩子認出了張元林一家子,當即大喊道:
“快看,秦大爺家的有錢姑爺回來咯!”
很快路人的目光紛紛向張元林一家子投來好奇的目光,緊跟著不少人都認出了張元林和秦淮茹。
沒一會兒的功夫,張元林一家子回村的消息傳到了秦淮茹父母的耳朵裡,他們二老連忙放下手裡的事情,帶著兩個剛成年不久的兒子跑到路上迎接女兒和姑爺,還有三個聰明可愛的外孫外孫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把人接回來以後,家裡一下子就熱鬨起來了,秦淮茹父母臉上笑開了花,但嘴巴上卻假裝責怪道:
“哎呀,有事情你們就忙著好了,年前你們已經來過,過年就算不來也沒事兒的。”
張元林笑了笑,說道:
“爸,媽,過年哪裡都要放假的,就是我想繼續加班,領導們也吃不消啊!”
這時秦淮茹的兩個弟弟端著茶水和瓜子花生送到了張元林的麵前,招呼道:
“姐夫,喝茶。”
“姐夫,吃點瓜子花生。”
張元林衝著兩位小舅子微微一笑,說道:
“十多年沒見,都長成大小夥子了,讀書成績還好嗎?”
兩位小舅子聞言尷尬的低下了頭,顯然是不儘人意。
秦淮茹的父母見狀連忙解釋道:
“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一直在盯著,他們倆對比同齡人也非常刻苦,每天都要學到很晚,且從不跟村裡那幫無所事事的混混接觸,可就是學不上去,撐死了在中遊徘徊。”
張元林聞言點了點頭,說道:
“嗯,有上進心就行,至於到底能不能學有所成,個人的天分也有一定的影響,或許將來他們不是讀書的料,但是肯定會在某個領域發光發亮,關鍵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一定要端正。”
“這樣吧,等我回去以後,找教育部的領導打聽一下這附近有沒有哪一位比較有實力的老師,我專門去拜訪一次,大不了花點錢讓他來給我兩位小舅子開開小灶。”
“如果再這樣學個兩年沒什麼長進,咱們也不用太糾結,到時候讓他們倆出來,我帶著去接觸一下不同行業的工種,看他們想學哪個,我來安排。”
聽到張元林這麼說,秦淮茹父母高興極了,他們知道張元林很有本事,隻要張元林肯關照自己的兩個兒子,那他們二人將來的前途不說一片光明,最起碼是不用愁了。
到時候秦淮茹是紡織廠的高層領導,兩個兒子又在某個行業小有成就,三個孩子都有著不錯的身份地位,再加上有張元林這個有才有錢的姑爺坐鎮,秦淮茹的父母肯定會是這十裡八鄉內最得意最幸福的老人家。
隨後秦淮茹父母招呼著兩個兒子趕緊到廚房去備菜,交代他們要好好伺候著姐夫張元林。
“哎,爸媽你們這說是什麼話,都是一家人,伺候啥呀,我這有手有腳的,一會兒把菜洗好備好該乾嘛乾嘛去,飯我來做!”
等兩個小舅子離開,張元林看著嶽父嶽母笑問道:
“爸,媽,剛來的時候有孩子喊什麼秦大爺家的有錢姑爺,之前可沒人這麼喊過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啊?”
秦淮茹父母對視了一眼,隨後搖著頭歎氣道:
“還不是前陣子秦京茹到處吹噓的結果,我跟她爹是兄弟,村裡人就喊我們倆一個秦大爺,一個秦二爺,稱呼你為秦大爺家的有錢姑爺,稱呼許大茂為秦二爺家的有錢姑爺,當然我也跟他們講過了,不要這樣亂喊,不禮貌,可沒人聽得進去。”
張元林聽後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點頭說道:
“原來如此,難怪說我的時候還把您也帶上了,說實話吧,我對這種稱呼沒什麼感覺,嘴巴長在彆人身上,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吧,反正各過各的日子就是了,也許等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覺得沒意思了就忘了。”
見張元林沒有追究這件事情,秦淮茹父母頓時鬆了口氣,因為張元林最講究低調行事,很不喜歡四處張揚,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一家子都得靠著張元林帶飛,可千萬不能惹得他不高興。
“對了,元林你知道秦京茹和許大茂的進展如何了嗎,他們之間的事情在村子裡鬨的沸沸揚揚,可是都過年了也沒見許大茂來過村子,村裡人都等著他們倆結婚請吃喜酒呢!”
聽到嶽父嶽母的問話,這回輪到張元林和秦淮茹麵麵相覷了。
下車之前,張元林和秦淮茹都溝通好了,關於秦京茹和許大茂的事情千萬不能亂說,哪怕是家裡人也不能講,萬一有人不小心說漏嘴,秦京茹一家肯定會借題發揮。
想到這裡,張元林一拍大腿,麵色嚴肅的說道:
“哎呀,說到這裡我才想起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跟秦京茹他們家說,爸媽您二位在這裡稍等片刻,我跟淮茹馬上回來。”
說完,張元林對秦淮茹使了個眼色。
後者立馬意會,起身交代三個孩子跟著外公外婆不要亂跑,然後跟張元林一起去了隔壁秦京茹家。
出來之前,張元林還提了點水果,大過年的空手去彆人家裡不太合適,反正這都是彆人送的東西,張元林自個兒沒掏一分錢。
到了秦京茹家門口,張元林小聲說道:
“一會兒就按照咱們商量的去說,講完以後不要停留,趕緊走,剩下的就讓他們自己去商量。”
秦淮茹聞言用力的點了點頭,說道:
“你放心,我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