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河內郡,已經彙集了不少的兵馬。
陳列在河內郡和華雄所控製地區的邊界之處,還有一些河內郡的重要地方。
整個河內郡的氣氛,都顯得十分的緊張。
天空陰沉沉的,寒風呼嘯,將地上的一些塵土卷起。
更加劇了河內郡這邊,緊張的氣氛。
楊修在幾十名甲士護衛之下,身著一身文士長袍,騎在馬上,一路朝著河內郡這邊而去。
楊修就是這一次,華雄這邊派出去,通知張揚,讓河內太守張楊,歸順他們這邊的使者。
楊修對於這一次的任務,可謂是非常的上心,而充滿了信心。
已經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將這一次的任務完成。
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將這河內郡太守張揚說的,拱手來降。
歸順於自己家華將軍。
這是他第一次,從華將軍這邊接到重要的任務,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凡。
人都是會發生改變的,就比如說楊修,這個原本三世三公,弘農楊家的嫡子。
原本的楊家,可是能夠與四世三公的袁家,進行掰腕子的存在。
是僅次於袁家的,另外一個超級閥閱家族。
如果不是因為天下大亂,憑借他的身份地位,還有他們楊家的實力,以及這個時代的規則。
他楊修,注定也是要做三公的人。
可是現在,卻因為這種事情,而出現了大意外。
從而導致他們楊家一落千丈,而他也注定不可能做成三公了。
若是在以往,楊修心中必然不甘。
而他也確確實實不甘了很久,覺得命運對自己不公。
對於華雄,他一開始時,極其的怨恨。
覺得就是因為華雄這個賊子的強勢崛起,最終才導致了他們楊家的迅速衰敗。
若是沒有華雄,他們楊家絕對不會變得,如同現在這樣淒慘。
同時對於華雄也非常的瞧不起,他這種頂級門閥世家,有這種瞧不起的資格。
但是漸漸的,他逐漸對華雄產生了不同看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曆的增加。
他在思考這事情的時候,發現了一些不同。
他覺得,在如今這種局麵之下,他們楊家出現現在的這種衰敗,是不可避免的。
】
因為他們楊家一開始時,就走錯了路。
他們楊家和天子這些,其實是綁定在一起的,與天子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他們楊家所走的路線,一直都是站在天子這邊。
而並不是如同袁家那般,早在一開始就居心叵測。
更有袁紹袁術兄弟二人,借著征討董卓的名義,迅速的彙集起了大量的兵馬,隨後便成為了一方諸侯。
他們楊家,一開始時就走錯了路。
沒能如同袁家這般做,沒能將自己的力量滲透到外麵去。
在這種情況之下,不論有沒有華雄,他們楊家的衰敗都不可避免,是改變不了的。
而是他們楊家,沒有從一開始的那種一貫的做法當中,回過神來,改變路線。
所以出現衰敗不可避免。
在想通了這一點之後,他對華雄的意見,一下子就消失了很多。
而且,隨著他在華雄這邊做事情,逐漸發現,這個原本被他從心眼裡麵瞧不起的華雄,是真的很不一般。
這人做事情,極有手段,很有章法。
憑借一己之力,便可扭轉乾坤。
他一開始的時候,也對華雄的種種做法嗤之以鼻,覺得太過於粗俗,太過於武斷。
而且對他們這些世家大族,也極其不友好。
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回頭看一看關中,以及其餘眾多華雄所控製的地方。
出現的翻天覆地般的變化,逐漸對華雄恨不起來,也不敢再小看這人了。
因為這個邊地出身的蠻子,完成了在他,以及許許多的人看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兒。
將原本死氣沉沉,垂垂老矣的大漢帝國,變得有了生機。
雖然就目前來看,華雄今後隻怕不會再繼續尊奉大漢帝國,將會另立帝國。
但他的這些,確確實實是從大漢帝國的軀體之上,發展出來的。
也根除掉了諸多,大漢帝國身上的頑疾。
那種令他們這些聰明人,都束手無策,根本沒有辦法解決的頑疾!
華雄的大氣魄,以及雷厲風行的手段,讓楊修感到震驚和歎服。
而等到他開始在華雄這邊做事情,在他親自投入到了華雄的這一套運轉體係當中,開始幫忙做事。
在沉浸式的體驗之後
對於華雄這邊,好感就更加多了。
楊修在之前的時候,就已經做了官,參加過一些政務。
對於大漢官場的不少事情,可謂是非常的了解,很有體會。
大漢官場之上,更多的其實是勾心鬥角,是各種的比拚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