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後,微博電影之夜,後台采訪區。
燈光柔和,現場的氛圍略顯忙碌但卻依然有序。
“你好,蘇彬老師,感謝您接受我們微博電影之夜的專訪。”
一位女記者站在鏡頭前,嗓音甜美,笑容親切自然,她輕輕一側身,做出一個邀請的手勢:“跟我們鏡頭前的觀眾朋友們打個招呼吧。”
蘇彬身著剪裁合體的深灰色西裝,氣質沉穩又不失親和,他拿起話筒,嘴角揚起一抹溫和的笑意:“大家好,我是演員蘇彬。”
“今年您有兩部電影上映,而且雙雙取得了非常亮眼的票房成績,您覺得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記者微微前傾,語氣中帶著由衷的好奇。
蘇彬略作思索,低頭理了理袖口,隨後開口:“我覺得首先還是得歸功於劇本的打磨。”
“一部電影如果故事不夠紮實、情節不夠動人,那麼我們演員無論怎麼演,其實也無濟於事。”
他頓了頓,語氣一如既往的謙遜:“其次當然是整個團隊的努力,一部作品從開拍到上映,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電影不是某一個人撐起來的,它是所有人的成果。”
他語調平穩、措辭得體,無疑是一個挑不出毛病的回答。
鏡頭外,人群中的張強悄悄點頭,顯然對這段回答十分滿意。
幾輪與角色相關的專業提問之後,記者話鋒一轉,露出一抹輕鬆的笑意:“蘇彬老師,我注意到,雖然這三四個月以來您沒有新的作品上映,但網絡上的熱度依舊非常高。”
“尤其是您工作室發布的各類日常vog,從參與品牌拍攝、出席活動,到分享日常生活,真的可以說是內容多樣,而且節奏輕鬆。”
“想問問您,是如何想到要走這條路線的呢?”
蘇彬聞言輕笑,整個人的姿態都十分鬆弛:“其實也沒什麼特彆深的規劃吧,這段時間沒有進組拍攝,加上工作室剛剛成立,我想著空下來就記錄點日常,也讓大家看看鏡頭背後的我。”
“我始終覺得,演員和觀眾、和粉絲之間不該隻是單向的表達,我們是可以做朋友的,多聊聊天,多一些互動,我也覺得很有意思。”
在工作室成立後,蘇彬的個人賬號粉絲量迅速上升,從原本的一千二百多萬一路飆升,已逼近一千六百萬,甚至馬上就要趕上了曾經壓他一頭的李依桐。
其中,許多原本隻是路人的觀眾也因為vog中他自然鬆弛的狀態、與銀幕形象截然不同的反差,而被蘇彬迅速圈粉。
聽完他的回答,女記者輕輕點頭,眼神裡帶著發自內心的笑意:“其實就連我自己,也特彆喜歡看蘇老師您的vog,真的很好看,有趣又放鬆。”
蘇彬禮貌一笑,低聲回道:“謝謝誇獎。”
“那最後,請蘇彬老師對著鏡頭說一句結束語吧。”
攝像師的鏡頭緩緩推進,紅毯采訪的最後一個鏡頭即將定格。
蘇彬麵朝鏡頭,語氣溫和但不失氣場:“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電影事業,我也會給大家帶來更優秀的作品,謝謝。”
...
采訪結束後,蘇彬從場館側門快步走出。
一出大門,仿佛迎麵撞上了熱浪般的聲音,圍欄外的粉絲像被注入了電流,瞬間炸開。
“蘇彬出來了!”
“彬哥——!”
“看這邊,看一下鏡頭!”
“彬哥,這是給你的信!!!”
喊聲此起彼伏,閃光燈猶如海潮般一波接一波。
蘇彬聽到有粉絲給自己寫了信,腳步一頓,隨即快步朝圍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