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雲東似乎很有興趣地問:“哦?何以見的?”
“2000年,我國汽車總銷量是208萬輛,其中貨車77萬輛,轎車僅有61萬輛。轎車中大部分還是屬於單位用車,真正的私家車並不多。但今年汽車銷量猛增百分之五十二,其中的轎車增量翻倍增加。”
按照蔣廉的測算,國家的汽車工業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爆發期即將到來。
不出十年,汽車銷量將會比2000年高出十倍,普通老百姓擁有自己的轎車將不是夢。
臨江市是正在快速崛起的新興大城市,汽車保有量的增速大大超過國內平均值,因此蔣廉預估,不出五年,臨江市滿大街都會是私家車。
“我同意你的測算結論,你也給我提了一個醒,或許臨江市現在就要發展汽配產業,再趕上這一波潑天富貴。”
秦雲東微笑著同意蔣廉的觀點,還由此進一步聯想到新增加產業的前景。
自己的觀點被認可,蔣廉非常欣慰,看來和秦雲東打交道並不難。
“秦書記,你為什麼不想發展汽車製造,而隻是要做汽配?”
“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臨江市沒有發展汽車製造的條件。”
一輛汽車從動力係統、底盤係統、電子電器係統、車身內外裝飾等等組件浩繁複雜,需要上千家企業組合成供應鏈,還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先進的軟硬件設備。
臨江市很明顯沒有產業基礎也不具備雄厚的資金,盲目上馬很大概率會成為犧牲品。
如果退而求其次,從汽車子係統中尋找一兩個零部件參與到汽車行業,反倒是很有把握能生存發展起來。
“做汽車零配件也需要滿足生產廠家嚴苛的技術要求,臨江市就那麼有把握能生存嗎?”
蔣廉很讚賞秦雲東的冷靜理智,但也按秦雲東的邏輯提出自己的疑問。
“你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
秦雲東笑起來。
“臨江市有一個大型的電動工程汽車裝備公司,本身就有不少設計專利,所以臨江市發展汽車零配件並不是零起步,而是有豐富和獨到的經驗技術,成功的幾率是不是就大很多?”
“秦書記說的是百信製造吧,那個公司已經很有名氣。我對你的計劃原則上支持,但還是要看具體實施方案。”
蔣廉說話還是習慣性地打官腔,
秦雲東知道這是蔣廉長期在辦公廳養成的習慣,不是故意對他有所保留,但也顯示出蔣廉的謹慎和拘束。
“老蔣,這家餐館有什麼特色菜趕快上吧,我和小夏中午沒有好好吃飯,趕了一路,現在餓著哩。”
秦雲東把嚴肅的話題放在一邊,先吃飯閒聊,讓蔣廉能放鬆下來才好接著談。
“不好意思啊,咱們聊起來就把吃飯的事忘了。我已經點過餐了,現在就讓他們上菜。”
蔣廉招呼服務員趕快上菜,他要去拿茶壺卻被夏豐搶了先。
“蔣副市長,端茶倒水的事還是我來吧。”
夏豐在路上聽秦雲東介紹過蔣廉要到臨江工作,既然兩位都是臨江的大領導,夏豐自然不能把自己當客人。
“看來小夏深得秦書記培養,言談舉止非常得體,比起其他地市的大秘都要有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