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槐蔭市。
秦雲東和白國昌單獨在招待所食堂的包間裡吃飯。
白國昌知道秦雲東吃完飯就要回臨江市,他必須儘地主之誼出麵相送。
“雲東,你為什麼那麼著急回去。臨江市的乾部都是你培養起來的精英,放在全省任何地級市都是拔尖的人才,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白國昌為秦雲東倒了一杯酒。
他不在乎秦雲東回去做什麼,他擔心的是秦雲東離開會影響他的國企改革成果。
現在槐蔭市的改革正在起步,不能有絲毫閃失。
秦雲東理解白國昌的心情,笑著也拿起酒瓶為他倒酒。
“如果是日常工作,我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做,絲毫不擔心他們的工作狀態。我回去有兩件重大的事要處理,不親自把關,的確放心不下。”
“居然能讓你這位運籌帷幄的大神都心神不寧,我能問問臨江市有什麼大事發生嗎?”
白國昌開始好奇了。
“抗旱和飛機場建設。”
秦雲東並不隱瞞,回答得相當乾脆。
“我聽說過臨江市要建飛機場,這的確是大事,解決了我省西南地區空運的問題。但抗旱也算是大事嗎,我們省屬於半乾旱氣候,旱情隔三岔五就會出現。咱們有成熟的應急方案和充足的救災資金和物資,用得著你如此重視?”
白國昌不以為然地笑了。
他暗自揣測,秦雲東肯定是找借口,他不放心的是自己的權力被架空,總要時不時回去宣誓主權罷了。
秦雲東看他的笑意就能猜出他在想什麼。
對於這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為,秦雲東見怪不怪,也並沒有刻意非要解釋。
“國昌,槐蔭市的國企改革主力軍是你和槐蔭市的乾部群眾。方案已經確定,細則也已經落實,還有經濟領導小組的專家在,我是不是在槐蔭市都不影響改革推行。等我忙完槐蔭市的事就會回來,隻要你遵循兩個原則,改革就不會出什麼意外。”
“是哪兩個原則?”
“第一是人民利益至上原則,遇上麻煩事,可以先苦乾部,不能苦百姓。”
“我支持你的觀點,穩定社會大局就要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第二個原則是什麼?”
白國昌答應得很痛快。
“第二個是漸進原則,遇到問題要有解決問題的耐心,不要回避也不要跳過問題。不然的話會讓問題越來越多無法收場。”
“總體來說,你是提醒我欲速則不達。現在槐蔭市改革的氛圍不錯,又有省裡的資源和你、宣銳的支持協助,我相信沒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
白國昌表現得很淡定,信心也很足。
秦雲東感覺白國昌回答得太快了,肯定沒有仔細想。
但白國昌已經是地方大員,秦雲東的建議隻能說一次,再多說就不合適了。
吃完飯,告彆白國昌,秦雲東坐車返回槐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