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淩超和辛勝利按時趕到鮑乾清辦公室。
鮑乾清很親切地和他們握了握手,請他們坐在辦公桌前的椅子上。
“前段時間你們送來的槐蔭市國企改革情況彙報材料,我已經看過了,看到國企改革步入正軌,我非常欣慰。但是材料還不夠細致,請你們來就是要進一步了解國企改革的現狀,不要報喜不報憂,要全麵客觀詳實反映真實情況。”
鮑乾清戴上花鏡翻開材料。
淩超和辛勝利都能看到材料內容不是畫了紅藍波浪線就是密密麻麻的批注,看樣子鮑乾清確實很認真地反複閱讀過。
淩超不免有些緊張,如果鮑乾清問的問題答不上來,那就徹底尷尬了。
他陪笑搶先打預防針:“鮑書記,辛勝利同誌主持落實國企轉型的具體工作,我雖然義無反顧地給予支持,但取得的成績是市府的功勞,還是請勝利同誌做主題發言吧。”
淩超貌似謙虛不搶功,其實是看到鮑乾清是有備而來,為了他的自身安全,還是儘量把所有風險都推給辛勝利。
不過,他說的也有道理,國企改革本來就是市府負責,的確應該由辛勝利彙報。
鮑乾清點點頭,把目光轉向辛勝利。
辛勝利也沒推辭,馬上進入彙報環節,詳細介紹槐蔭市國企改製轉型的情況。
他沒有看已經準備好的彙報材料,無論是事例還是各種數據都能信手拈來,顯然對情況非常熟悉。
鮑乾清低頭看著材料,心中暗自讚歎。
辛勝利的確是個人才,尤其是在執行力方麵做得非常紮實。
白國昌格局很高,思維敏捷,但在具體工作的實施方麵比辛勝利欠缺很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秦雲東培養出來的乾部的確都具備真抓實乾的特點,而鮑乾清青睞的人大多華而不實,並不擅長基層管理工作。
鮑乾清也在反思自己的問題,今後不能隻看重乾部的口才和忠誠度,還是應該優先選拔能埋頭苦乾的人。
當辛勝利彙報完,鮑乾清一直記錄的筆也停下。
“這次彙報充實了不少有價值的經驗教訓,這樣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嘛。勝利,現在說所軸承廠段練的問題吧。”
鮑乾清輕描淡寫肯定了辛勝利的發言,便把話題引向他預設好的主題。
辛勝利知道鮑乾清召見的意思,就是要替白國昌出頭給自己找麻煩。
他因為有靠山,並沒有特彆在意鮑乾清的舉動。
辛勝利隨即彙報警局和紀委聯合偵辦段練的案子進展,同時拿出鄭蒼龍和李磊上報的材料,證明自己隻是客觀陳述,沒有任何添油加醋。
鮑乾清聽完彙報,摘下花鏡放在桌子上。
“槐蔭市國企改革主流是積極的,這是幾屆領導班子共同奮鬥的結果。大企業小社會,出現幾條蛀蟲是有可能的,所以反腐永遠都是進行時嘛。”
他先定了調子,接著瞥了一眼辛勝利,話鋒有了明顯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