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方雲澤讓王磊要重視金國榮,而後又提到教體局長,王磊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如果說陽平縣的官場是一個完整的圓形地盤,代表著整個官場的權力。
起初,方雲澤剛調入陽平縣時,儘管他身為縣委書記,按常理職位在陳榮發之上。但他實際能掌控的,或許僅占這個圓形地盤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陳榮發憑借多年苦心經營積累下的人脈,再加上林樹人離開後留下的權力真空期影響,已然占據了半數以上的地盤。
這,便是權力的真實寫照。
職位的高低並不能完全代表權力的多寡,真正體現權力的是,在所處的位置上能夠調動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古代連皇帝都有可能被權臣架空,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縣委書記呢。
這一點,從常委會議事規則中便可窺見一二。
即便你是黨委書記又怎樣,在會議投票中同樣隻有一票,必須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甚至連一票否決權都不具備。
經過一年多的悉心經營,方雲澤所掌控的地盤麵積逐漸擴大,才得以與陳榮發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麵。
直至陳榮發隨著唐峰被捕而落馬,原本由他占據的地盤瞬間空了出來。
此時,金國榮到任,不僅帶來了新的勢力,還趁虛而入,占據了不少原本屬於陳榮發的地盤。
而這半年裡,金國榮的表現並非與方雲澤爭搶地盤,而是在已占據的地盤裡不斷地“摻沙子”。
表麵上看,對於方雲澤主張的議題,金國榮雖表示反對卻無力阻止。
但同樣,方雲澤通過了幾項議題,金國榮也會趁機摻入自己要做的事。
方雲澤提拔了幾個人,金國榮也會在其中摻入自己想提拔的人。
這就好比在一袋米裡,每天摻一點沙子,或許誰都看不出來,仍覺得這是一袋米。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沙子的占比越來越多……
特彆是,金國榮心中有底氣,他清楚方雲澤很快就會調走。
到那時,裝米的人離開了,隻剩下不停“摻沙子”的金國榮。
那麼這袋米最終就會變成一袋沙子。
而金國榮摻沙子的時候很有技巧,他一個空降的縣長,在陽平縣本來並無根基。
他做的事情,提拔的乾部,隻能是其他副縣長或是常委想要乾的事情、提拔的人。
如此一來,這些副縣長、縣委常委,乃至他們的下屬,都會對他感恩戴懷。
在潛移默化之中,原本方雲澤占據的地盤,或是中間地帶,都漸漸成了他權力所能觸及的範圍。
尤其是縣委組織部部長羅睿,本就與方雲澤貌合神離,金國榮到任後,他迅速倒向金國榮,這為金國榮“摻沙子”提供了極大便利。
就像龍瑞峰之前所在的縣教體局,從分管副縣長,到現任局長和好幾位副局長,都是在金國榮到任後提拔上來的。
王磊有充分理由相信,羅睿推薦的乾部背後,都有金國榮的授意。
表麵上,縣委任用的乾部,都經過了方雲澤的同意。
但實際上,金國榮的勢力已通過這種形式,滲透到了各個角落。
特彆是受陳榮發、婁辰案件的影響,空出了一大批領導職位,近幾個月組織部已推薦了幾批乾部填補上去……
想到此處,王磊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才察覺到金國榮的可怕之處。